今年8月,第13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决赛路演在南京工业大学礼堂举行,通过精彩的演讲与展示,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拓新者”团队的“日盲紫外探测预警装置”获得了特等奖。得知获奖的消息,“拓新者”团队的成员们都激动极了。
致力创新,采用新科技
“拓新者”团队设计的项目是“日盲紫外探测装置”,这个装置的核心部件是金刚石,“把金刚石作为材料用于紫外线探测是我们申请的专利”,正在读博士三年级的团队成员林超男说到,“紫外线探测的装置有很多,但以金刚石作为核心部件的还没有,我们是第一个”。在问及为什么选用金刚石做原料时,林超男解释说“我们都知道金刚石硬度很高,其实它还很耐热,在高温环境中,一般的检测装置都不能正常工作,而以金刚石为材料的装置就可以”。
有了核心部件,电路和外观又成了“拓新者”团队的重点关注对象。“华中赛区时,我们的电路设计和外观装置还很粗糙,想要参加国赛,还需要重新设计电路和外观”,队长张锦榜这样说。在接到参加国赛的通知后,“拓新者”团队就又立刻投入到外观和电路的改进中。
经过团队成员日复一日地实验,原本粗糙的装置被一点点地完善,一步步地改进,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改进过的装置也获得了大赛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提到获奖的原因,杜超男说“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创新性,无论是核心部件还是电路设计,我们都是前所未有的”。队长张锦榜还提到,“拓新,就是开拓创新,也正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初心所在。现在国家提倡创新,作为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承担起这样一份开拓创新的责任”。
以开拓创新为己任,致力于新材料、新装置的改进与应用,成就了“拓新者”团队的特等荣誉!
齐心协力,携手克难题
“路演与比赛不同,我们要面对的是很多不懂这些专业知识的同学,所以我们必须要把PPT做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注目才能取得路演的成功”,队长张锦榜说到。但此时,距离路演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了。
时间的紧迫使团队成员的思路都无法获得新的突破,一筹莫展之际,院长单崇新的一通电话帮助成员们解决了难题。正在火车上要去出差的单崇新听说了团队的困境,立刻拿出手机建了一个路演讨论群,大家一起在这个群里思维碰撞、讨论方案,直到凌晨两点才最终讨论完。通过与老师们的讨论,成员们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新点子一个接着一个,终于把路演用的PPT成功做完。第二天路演时,一向腼腆的张锦榜队长一改以往的风格,风趣幽默,金句频出,迅速吸引了观众们的注意,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提及这件事情,团队的指导老师卢英杰说“作为指导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团队的参赛作品提供指导,帮助团队解决遇到的困难,参加竞赛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而我们作为指导老师,也有自己的使命,只有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项目才能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指导老师们在比赛过程中也没少为团队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改装置、提建议、陪着团队远赴南京比赛,老师们个个比学生还积极。“我们自己学院的老师,材料学院的老师,还有研工部的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自己也不能得这个奖”,团队成员陈彦成说到。
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是“拓新者”团队取得成功的秘笈!
砥砺前行,不曾忘初心
为了参加比赛,团队成员们也是操碎了心。去南京参加国赛的那一天,便遇上郑州今夏最强降雨,这就给参赛装置的运输带来了困难。为了防止设备被淋湿,他们不仅提前准备了许多防雨布,还不辞辛苦带上了各种备用仪器。一路上,成员们提心吊胆,生怕设备被淋湿了。讲到这,杜超男笑着说“我们宁可自己淋着,也不能让它们淋着啊!”
决赛地点虽然在六朝古都南京,团队成员们却没顾得上欣赏这古都的美景。“比赛这几天行程非常紧凑,我们刚到那就开始准备总决赛,比赛完了又很快开始准备路演,每天都是酒店赛场两点一线,几个男生更是披星戴月,根本没有时间出去看看,这样说起来还是挺遗憾的,但为了比赛嘛,这点儿不算什么”,队长张锦榜说。
其实不仅是比赛期间,平常的实验生活,他们也未曾懈怠过。实验生活很单一,一天有一大半的时间都要在实验室里度过,偶尔去学校对面的超市买点水果都算是他们的日常消遣了。虽然每个成员的性格不尽相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运动。实验之余,大家会一起出门到羽毛球场来一局酣畅淋漓的比赛,让压力与疲惫随着汗水统统流走。“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祖国多做贡献”,队长笑着说道。
砥砺前行,团队成员们严于律己,一心实验,为比赛尽心尽力,甘于奉献!
回望过去,从初赛到全国决赛,从核心部件、电路设计的重塑到路演PPT的完善,“拓新者”团队精诚团结,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共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展望未来,“拓新者”们希望他们的实验装置可以应用到相关领域,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虽然任重道远,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因为热爱,所以无畏;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学生记者 邓冉 尚怡潇 黄坤一 撰稿)
物理工程学院“拓新者”团队
本文首发于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