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教授

职务: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邮箱:ljh@zzu.edu.cn

研究方向: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管理等

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资源管理与

可持续发展、工程管理(MEM)

办公地点:管理学院2号楼402

隶属机构:管理学院

一、个人简介

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州大学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首席教授、中德研发创新联盟碳中和与能源转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兼任嵩山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专家顾问等。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参与编制多部省市规划,向政府部门报送政策建议报告20余份。

在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系统梳理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区域创新体系效率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所提出的经济增长共协理论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相关著作在国际权威出版社Nature集团Springer出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方面,提出了要素—结构—功能—成本分析框架,分析预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演化趋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和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河南省软科学重大项目,提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策略和建议,多次被国家和省级部门采纳。在绿色低碳技术管理方面,构建了科技创新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碳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分析框架,针对河南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其关键技术和实现路径开展咨询服务。

二、主讲课程

管理学(双语)

出版专著和教材情况


[1]《The Synergy Theory on Economic Growth: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Springer,2018,主编;

[2]《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共协理论方法》,科学出版社,2018,主编;

[3]《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共协理论方法(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0,主编;

[4]《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23,副主编;

[5]《新常态下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以河南为例》,科学出版社,2016,主编;

[6]《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模型与测算:中美比较》,科学出版社,2014,主编;

[7]《中国地缘性商会治理与发展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主编;

[8]《区域创新与生态效率革命》,科学出版社,2012,主编;

四、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DSGE模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研究,主持人;

[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研究,主持人;

[3]军工项目:战现场核生化快速定量检测及防护前沿技术演化研究,主持人;

[4]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一期):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发展战略,子课题负责人;

[5]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二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展战略,子课题负责人;

[6]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河南省双碳战略与技术路线,子课题负责人;

[7]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基于颠覆式创新方法的企业新产品开发,子课题负责人;

[8]河南省外籍科学家工作室:绿色低碳技术与能源转型,主持人;

[9]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战略咨询研究项目:中德校企联合工科硕士双学位1+1+1培养模式研究,主持人;

[10]河南省软科学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策研究,主持人;

[11]河南省软科学重大项目: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河南路径探索,主持人

[12]河南省科技攻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中原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人;

[13]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人口资源环境和谐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

[14]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科技-经济长期发展规划的模型体系和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

[15]河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河南区域创新体系效率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究,主持人;

[16]河南省教改重点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德双硕士学位智能制造方向产教融合“项目制”培养模式研究,主持人;

[17]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创新研究;第二主持人,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五、发表论文情况

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中科院一区Top期刊《Ener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如《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系统管理学报》、《科研管理》和《管理学报》等。部分论文如下:

[1]基于“要素—结构—功能—成本”视角的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演化阶段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12(38):26-36.(新华文摘转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

[2]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仿真与预测[J].系统管理学报,2016,25(5): 813-8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

[3]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轨迹及早期识别——以智能手机等技术为例[J].科研管理, 2016, 37(3):13-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

[4]基于网络结构-要素行为-创新绩效视角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水平评价[J].管理学报,2015,03:410-41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

[5]基于共协理论的创新驱动—投资互动的中国经济转型战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2:25-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

[6]我国区域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强度的模拟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03:68-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

[7]中国离科技强国有多远[J].科学学研究,2020, 38(10): 1754-17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

[8]Large-scale underground storage of renewable energy coupled with power-to-X: challenges, trends, and potentials in China[J]. Engineering, 2023, 29: 15-21. (中国工程院院刊,SCI Q1)

[9]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underground biomethanation with hydrogen and carbon dioxide in depleted gas reservoirs: A biogeochemical simulation[J]. Energy, 2023, 283: 128539.(SCI Q1,中科院一区Top)

[10]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 on China's agricultur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4, 907: 168027.(SCI Q1,中科院一区Top)

[11]Unleashing the power of innovation promoters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 global perspectiv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3, 30(45): 100979-100993.(SCI Q1)

[12]Incorporating sustainability in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sustainabl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green innovation[J]. Kybernetes, 2024.(SCI Q2)

[13]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Evalua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Water–Energy–Carb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Water, 2023, 15(13): 2377.(SCI Q2)

[14]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Water, 2022, 14(23): 3833.(SCI Q2)

[15]Impact of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manufacturing sector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ility[J].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2, 10: 938509.(SCI Q2)

六、获奖情况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翻译河南”特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等奖、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