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高场强磁共振(MRI)的多参数成像诊断优势与微创介入治疗融为一体,实现微小肿瘤影像诊断、精准导向介入治疗和实时疗效评估一站式服务,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场强磁共振介入手术室成功改建并正式投入运营。据悉,该手术室的应用填补了河南省与周边省份肿瘤微创治疗的关键技术空白,是一项创新的肿瘤诊疗新技术。
高端高场强神经外科功能导航的MRI复合手术室的主手术间
3.0特斯拉(简称3.0T)的高场强MRI引导介入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微创治疗技术,与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T)引导介入治疗具有X线辐射不同的是,MRI引导避免了X线(一种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辐射对医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潜在危害。截至目前,我国拥有3.0T高场强MRI复合手术室,而且能够常规开展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医院为数并不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便是其中之一。
2012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院区新建2号病房楼和现代化的外科手术室启用,同期投资9000余万创建了高场强MRI杂交手术室(现更名为复合手术室),并于2012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使神经外科颅脑手术的功能定位成为现实,极大提升了该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精准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RI复合手术室采用大空间双室设计,一间是宽敞的主手术室,用于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功能导航与监测;另一间较小的是超大孔径的3.0 T磁体扫描探测器停留区的设备间。二者之间有活动的磁场屏蔽门相隔,通过天轨可以使巨大的磁体扫描探测器在几十秒内实现手术室和设备室之间移动传送,实现手术患者保持不动的情况下完成颅脑手术导航。
颅脑手术中功能导航与定位时,患者不动将磁体扫描探测器沿天轨传送至手术室
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主任韩新巍对标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向医院提出了挖掘MRI复合手术室潜力,改建微创介入手术间的建议。在该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成增的支持下,设备处、采供处、医务处、后勤处、护理部、麻醉手术部、介入科、感染办和术中磁共振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MRI复合手术室在保证原有神经外科功能导航的基础上,成功挖掘手术室空间和设备潜力,将原有的3.0 T磁体扫描探测器停留区的设备间改建成专用的微创介入治疗手术间。利用原有的磁体设备留置间改建而成的微创介入手术间,比起重新建设一个全新的高场强MRI介入手术室,至少可以节约费用5000余万元。
麻醉、手术、介入、磁共振的医护人员在改建投入使用的MRI介入手术间
韩新巍说,随着高场MRI引导介入手术室规范化运作和相关新业务的不断推进,必将推动河南省乃至中国肿瘤微创诊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