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所简介 -> 研究所概况

城市地上地下交通一体化研究所概况


1. 研究所概况

城市地上地下交通一体化研究所,成立于202012月,现有专兼职老师18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高工1人,副研究员1人。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青年拔尖博士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45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合同额1200多万元。拥有河南省预应力缆索结构安全与延寿工程研究中心(2021),郑州市缆索结构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2018),缆索结构灾害防治联合实验室(2018)等科研平台。主要科研方向:

一、预应力缆索结构安全与延寿

具体包括:桥梁预应力钢束声发射健康监测,缆索结构动力性能、抗风及振动控制,预应力缆索结构腐蚀机理及延寿方法,装配式预应力缆索结构防灾减灾等方面理论及应用研究。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纵横向项目60余项,发表高质量Sci收录等期刊论文100多篇,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了包括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参与了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郑密路侯寨大桥T梁健康监测(示范项目)、郑州市须水预应力空心板桥健康监测(示范项目)、郑州市三环四环高架桥、郑东新区桥梁、郑州新区桥梁、河南沿太行高速公路、河南濮泽高速公路、郑州地铁、中石油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三门峡公路病害灌浆、郑州报业大厦等工程项目科研及应用。

二、智能交通

具体包括:城市地上地下交通一体化的韧性交通、智能网联电动公交和交通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纵横向项目20余项,近5年发表高质量SCI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先后荣获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2018年智能交通领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科技奖励。

参与了河南省智慧交通标准体系构建、巩义市综合交通规划、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交通导改及保通方案仿真模拟、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西站街站、陇海西路站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研究、恶劣天气下河南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一体化衔接组织研究等工程项目科研及应用。



招生咨询


电话:0317-67781680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资料下载

扫一扫 关注

Copyright © 2021 郑州大学城市地上地下交通一体化研究所

网站首页|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