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欢迎您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李凡
发表时间:2023-03-02    点击:

李凡,汉族,1988年生于河南平顶山。2005年至2012年就读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相继获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2年至2015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5年入职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现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物考古学。

曾先后在河南禹州、淅川、宝丰、荥阳参加考古发掘工作,主持或参与过辽宁长海小珠山、黑龙江齐齐哈尔滕家岗、山东临淄齐故城、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曲踏墓地、江苏徐州拉犁山汉墓、河南温县徐堡、洛阳东花坛西晋墓、荥阳官庄、荥阳车庄、义马上石河墓地、开封虎丘岗、武陟万花、三门峡小交口、偃师二里头、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青海都兰热水墓地、江苏吴江广福西、苏州木渎古城廖里遗址等多处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及译著:

《带钩的起源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青年考古学家》第二十二期,2010年,独著。

《滕家岗遗址鸟类遗存研究——兼述中国鸟类遗存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华夏考古》,2015年第1期,第一作者。

《动物考古学与复杂社会——动物群分析在贸易、社会地位和族属研究中的某些应用》,《南方文物》,2015年第2期,独译。

《黄牛与牦牛骨骼形态的对比观察》,《动物考古》第3辑,文物出版社,2019年,独著。

《伟大的考古学家》,商务印书馆,2022年,第二译者。

《徐州拉犁山汉墓M1出土动物遗存及相关问题探讨》,《南方文物》,2022年第4期,第一作者。

Comparative osteomorphological criteria for differentiating mandibular teeth and post-cranial skeletons of takins (Budorcas taxicolor) from Bovini species on Tibetan Plateau,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2(10), 独立通讯作者。

科研项目:

2017年,主持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青年课题“郑州地区两周时期生业与礼仪活动动物利用研究”。

2018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原地区两周时期动物考古学研究”。


上一篇:朱津

下一篇:张建

关闭

版权所有 © 2023-2024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