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欢迎您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首页 > 科研信息 > 正文
“中华源”考古实验室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AS发表文章
发表时间:2024-03-22    点击:

近日,我院周亚威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发表题为“Surviving punishment by body reduction in a hierarchical society: A bioarcheological study of two punitive amputation cases in Eastern Zhou Dynasty (771–256 BCE) with references to the penal and medical systems of ancient China”科研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郑州大学周亚威教授,刘艳梅为除导师外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王谦教授。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由SPRINGER HEIDELBERG出版商出版,是人类学和考古学方向的权威期刊,该刊先后被SSCISCISCIEAHCI数据库收录,在国际学界颇具影响力。

截肢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普遍的人类文化行为。古代埃及、秘鲁 、罗马、欧洲东南部等地也发现有截肢现象。在考古发掘中,被确诊为截肢的人骨标本却并不多见,国内相关报道更少。截肢是创伤处理或医疗过程中的外科手术,也是一种惩罚性的肉体减刑,下肢减少会导致行动能力丧失和羞耻感。刖刑制度自商周时期延续上千年,直至汉文帝十三年才被诏废,改以笞刑和弃市代替.但实际上,刖刑并未就此绝迹而是被历代统治者有选择地使用。一直到明清时代,刖刑仍有孑遗,可见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研究团队利用生物考古学的方法对河南省东周时期两例古人的下肢截肢迹象进行研究,以调查截肢对骨骼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护理手段研究发现,两例个体表现出较好的的术后愈合和功能适应。随葬品和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例个体具有相对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团队推测这两例个体是因重罪而受到惩罚性截肢,与周朝刑罚制度中法律和刑罚的历史文字记录相一致。被惩罚后,两例个体得以康复并在良好的照顾下继续生活多年。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20-024-01961-2

(供稿 刘艳梅)

图一论文网站截图和首页截图

图二 M432a)和M693b)中,截肢和完整小腿骨及其X线图像的比较。

图三 东周不同阶层人类遗骸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



关闭

版权所有 © 2023-2024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