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德师风 > 正文

郑大人物:挚爱的白大褂 牵挂的妇幼人——郑大三附院“刘铁人”的一生妇幼情

作者:时间:2024-07-16点击数:

她,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中考时被保送,大学毕业顺利留校;她,是同事眼中的“铁人”,一天三五台手术不在话下,一天一顿饭也正常不过。

在家人眼中,她是全胃切除8个月后就急着坐诊的“拼命三郎”;在学生和一代代后辈心目中,她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简称“郑大三附院”)妇幼守护路程中,一盏指引妇产科前进的明灯。她,是刘俊英,一个低调自强、不服输的“妇幼人”。

优秀的人在哪里都出彩

一个人的优秀,从小就能看到,而刘俊英,就是这样的人。

初中毕业时,因在校成绩好,刘俊英从400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获得保送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的资格。高考时,她顺利考入河南医学院(现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并最终在615名毕业生中,成为21名留校生中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

“我可能就是干啥事都比较认真,对人也比较诚恳。”说起自己曾被保送和留校的原因,刘俊英如是说道,而她的认真和诚恳却也体现在方方面面。

作为妇产科毕业的实习生,她到遂平县人民医院锻炼,遇到患者子宫破裂大出血亟须输血但血站匹配血型不足时,二话不说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抽我的吧,我是医学生,我是B型血。”被问起来自哪个学校,她支支吾吾不愿讲。事情随后被学校获知,学校还专门写了篇文章登于校报。

“抽了350cc,我觉得那都是应该做的,更不应该因为这个获得什么表扬,毕竟我就是学医的。”刘俊英一直低调,即便曾于1986年随援外医疗队前往赞比亚工作两年,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但若非外人提及,她也很少讲述那段艰苦的日子,“学医本身就是为病人服务,讲啥条件?”

“拼命三郎”的为TA时刻

1994年,她来到郑大三附院,除了有工作发展需要的考虑外,离家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我老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家在这儿,上下班更方便。”可渐渐地,离家近成了刘俊英“以科室为家”的助推器。

数据显示,刘俊英每年的手术量在500台左右,退休后,她全年手术量还保持在500—600台。有些手术难度大,一站就是一天;再遇到点紧急情况,根本顾不上吃饭,经常是早上吃完饭进手术室,等吃上第二顿饭,天都已经黑了。

妇产科忙,正常。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干着不累吗?“累啥,当医生应该这样做。只要有危重病人,就要不顾一切扑上去抢救。”刘俊英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待产室,一产妇子宫破裂大出血,她将临产室变手术室,启动紧急预案,并在床旁守着患者,一夜未眠。她说:“看着病人心里踏实,看着病人好转,心里会很激动。”下班后接到同行求助电话,她打车前往,并一路陪伴护送患者到医院……

“不管是年轻大夫还是老大夫,只要遇到这种临危患者,大家都是往前冲。”因为总想着往前冲,刘俊英还得了一个“刘铁人”的绰号,“大家都觉得我身体素质好,连轴转都没问题。”,可彼时的刘俊英却藏着一个秘密:她的身体已经给出预警。

2014年,工作期间觉察到身体不适后,刘俊英到医院做了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胃癌。而在此之前,她已经经历了子宫切除、甲状腺切除、神经卡压松解术、胆囊切除……

“我这辈子得了这么多病,但回头来看,这辈子还是很值得的。”说起这些,刘俊英笑着低下了头,窗外一束暖光此刻恰好抚上她瘦弱的身体。

“能工作多幸福啊”

往前跑,是刘俊英前半生的主题词,可将全胃切除后,刘俊英跑不动了。

“我站在阳台上看着同事们上下班,光想哭、光想掉泪,能工作多幸福啊。”泪珠像散落的珍珠,随着老人望向窗外的一瞬跌落,“后来我就想着得赶快好,我想回去工作。”

做完全胃切除术后第8个月,75岁的刘俊英如愿以偿,回到了诊室,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患者。随后6年间,她定期出门诊,像往日一样,坚守在一线。而这样热爱工作、关爱患者的她,也被患者深爱着:生病期间,不断有患者看望,还有患者送去亲手做的4条汗衫。

礼物虽小,却道出了不尽的医患情;缘分虽短,却演绎出难舍的师生情。

在刘俊英的学生郑大三附院妇科副主任李蕾眼中,老师是一个谦虚、低调、谨慎、坚强的人,不喜欢给人添麻烦,却乐于帮助任何人:不会打字,她就去学习;病人经济困难,她就拿自己的饭卡给病人用;她会在手术后帮其他同事移动患者,她会在别科大夫遇到问题时随叫随到,她会放手不放眼地教导学生,她也会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为人先……

而谈及老师刘俊英,郑大三附院产科主任李根霞也有说不完的话:“她愿意接纳新事物,并把自己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很多进修大夫都特别感激她。”

如李根霞所说,刘俊英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令许多人折服:比如2000年她和妇科边爱萍教授、手术室护师蔡芳一到上海交流学习,将腹腔镜手术技术带回河南,成为该院做此手术第一人;又比如参与研究水压造穴阴道成形术、腹膜外剖宫产术、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等临床应用……

而再提“娘家”,84岁的刘俊英希望医院未来能办得更好,“办好了,对国家、对病人都是好事”。郑大三附院人的诚信、仁爱、敬业、创新精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刻在刘俊英心间,这么多年过去依旧不曾褪色,“我们三附院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一代又一代妇幼人也会继续守护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原文刊发于顶端新闻 作者 王婉君 通讯员 华小亚 何剑烁)

刘俊英在查阅文献资料

刘俊英在门诊查看患者检查结果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文明办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