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故事:有困难,找“助姐”
——记郑州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服务平台“厚德助姐”
“‘助姐’是谁?提起‘她’,郑州大学的学生几乎无人不知,通过一件件维护学生权益的‘小事’,‘助姐’在同学中建立起了‘威信’。‘助姐’其实是同学们对郑州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平台‘厚德助姐’的昵称。而‘她’背后,是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为广大同学贴心代言的郑州大学学生会。”2018年12月,《中国青年报》头版以《郑州大学学生会:“厚德助姐”为同学贴心代言》为题刊发新闻报道。
“厚德助姐”微信公众平台是郑大人的专属记忆。在社会舆论质疑学生会“官僚化倾向”、形式主义等问题的今天,郑州大学学生会用“厚德助姐”这一官方微信服务平台,默默地给出了坚定的回答:“她”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始终为学生提供实用“干货”;重视同学们的需求,坚持为同学权益发声。如今的“她”已经成为郑大人广泛认可的一个校园符号。同时,郑州大学学生会也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学生组织成立的初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永葆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自我革新的勇气。
初生在新媒体繁盛的时代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于是,2014年被认为是新媒体融合的元年。彼时,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高度的覆盖性和深入的影响力,成为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深深地烙上了新媒体时代的痕迹,那么,如何建设校园新媒体、用好新媒体为青年学生做好服务就成为高校团学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2014年,郑州大学团委“青年传媒中心”揭牌,同年3月,作为校内新媒体“新阵地”的郑州大学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厚德助姐”应运而生。这个对当时还算“新鲜”的名称对于郑大人来说并不“陌生”。“厚德”二字缘于郑州大学主校区一条深深根植于郑大人生活和记忆中的主干道——“厚德大道”,和“助姐”相连后又成为了当年网络流行语“hold住姐”的一种音译,巧妙而不失风趣地体现了独特的郑大元素,传递了服务帮助学生,且“大事小事都能‘hold’住”的愿景。
“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各个学生组织对于微信平台的运营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无响亮的品牌。”2013届校学生会主席韩一博回忆说,“虽然郑州大学学生会官方微博当时已经颇具影响力,我们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学生组织积极顺应趋势,主动作为,以‘助姐’的亲切形象重新打造为学生服务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覆盖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
转眼间,“厚德助姐”已经陪伴郑大人走过了五个春秋冬夏。这五年里,“助姐”不断推出有教育意义且有趣的文章,将维权案例和经验教训分享、科普给广大同学;充分运用易使人联想到“知心学姐”的形象,给同学们极强的亲切感,始终坚持“晓同学所需,化同学所难”的自我定位。“她”响应时代召唤,顺应青年需求,率先实现青年在网络空间的哪里聚集、共青团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就拓展到哪里,青年有什么网络需求,共青团网络工作就努力跟进,坚持在网络新媒体领域有平台、有队伍、有内容、常发声、出影响、见效果,成为郑大人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色彩。
站立在同学现实需求的一边
“助姐助姐,我要投诉,南核北核还有餐厅门口的路都被堵了!”
“助姐,他们不仅把门堵了,还把消防通道给堵了,你快去看看吧!”
“助姐知道啦,马上展开勘察!”
这是最近“厚德助姐”后台收到的投诉之一。随即,学生会权益部同学便来到了“案发现场”,发现情况属实后,马上与后勤集团和保卫处取得了联系。第二天,保卫处老师在看过各现场情况后表示,将增加斜坡以方便同学们将车推到停车区,并在消防通道等地面设置禁停区,该问题被顺利解决。
更好地维护同学们的切身利益,就是学生会成员每日奔波的目的。对于同学们的投诉,“助姐”背后的学生会权益部会固定在周一至周六晚进行后台收集,第二天基本就能解决问题。每解决完一件,他们都会写下投诉反馈,让投诉件件有结果。
后期,他们会将完整的案例编辑并发布至该官方微信平台,因此,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助姐”对于维权工作的最新汇报和针对校园现象的贴心叮咛,这让大家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位“校内学生服务小助手”的温暖。
近期,针对许多同学向“助姐”提出的“冬天在室外背书太冷了” “在教室内背书会打扰到其他自习同学”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郑州大学学生会在面向广大同学进行调研后,根据学生需求以及教室资源使用情况,在教学区专门设立“暖心阅读教室”,帮助同学们顺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对于许多同学而言,“助姐”是他们传达心声的渠道;对于学生会成员而言,“助姐”做的每一件事都体现了他们服务同学、做好“贴心人”的决心。
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以来“助姐”后台平均每周需处理约20条投诉,解决率高达93%,“厚德助姐”网络维权平台的用户也超过了74600人。
此外,针对新生维权意识较弱的问题,每年新生入学时,学生会还会进行新生宿舍维权走访,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举办“诚信商家”评选活动、“3·15”维权外展活动,开设公共邮箱等方式,来更好地接收同学的诉求,聆听同学的心声,服务同学的生活。
奔跑在组织自我革新最前沿
自运行以来,“厚德助姐”不仅涵盖了越来越多有趣而实用的内容,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她”之所以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同学的检验,在于郑州大学学生会在一代代成员接力的过程中,审视自身、查找不足,逐渐摒弃脱离学生群体的问题,晓同学所需,解同学之难,将心慢慢向学生靠拢,注重自身建设和自我革新,时刻与学生的品味一同在向前迈步。
与其说郑州大学学生会是一个学生组织,不如说这是一个温馨而有爱的“大家庭”。在这里,听不到诸如“主席”“部长”之类冷冰冰的职务称呼,唯有“哥”“姐”这样令人心生温暖的亲切称谓。正是这样的组织文化,让“厚德助姐”能更真实、真切地感知和回应学生需求。
为更好地适应学生工作的需要,郑州大学学生会精简优化了学生会组织结构:按需设置职能部门,将学术部改为青年学术创新中心,提升组织工作效能;成立综合调研部,进一步完善培训、调研职能,10余次大型调研收集了调研问卷万余份,广泛听取同学对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结果做出相应改进。
“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要坚决抵制和克服脱离广大同学的倾向,晓同学所需,应同学所愿,我们永远在路上。”郑州大学学生会主席、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杨翥同学在4年的服务中,尝到了做学生工作的酸甜苦辣。但他也深深感到,学生会的一系列自我革新,让学生会的服务工作更加广泛了,与同学们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在《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印发后,郑州大学党委出台了《郑州大学学生组织改革方案》,学生会迅速落实,召开了专题学习会和研讨会,改革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匿名问卷调查,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会成员的就职体验;着力发挥部门成员主观能动性,积极建构学习型组织;通过各类平台建立广大同学对学生会工作的评价机制,加强直接联系服务同学的力度……
用一颗颗贴近同学的真心,通过一系列果断而有力的措施,学生会让实实在在的进步“看得见”,也让“厚德助姐”这个见证着学生会为学生贴心“代言”的平台,一直走在革新的最前沿,葆有旺盛的生命力。(学生记者 傅佳礼 撰稿)
郑州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服务平台“厚德助姐”
《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厚德助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