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原进大山入两极,作为我国火山学研究方面唯一的院士,刘嘉麒的人生可谓非常精彩。
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9月25日,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邀请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地质学科首席教授刘嘉麒为大一新生们开启入校第一课——《人生当自强》。
分享中,刘嘉麒围绕自身求学成长经历、团队奋斗经历以及感悟,谈理想、说教育、话创新,干货满满。
自我追问——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实话,我不是做报告,是来做汇报。”刘嘉麒的开场十分平易近人,同学们立刻轻松起来。
随后,他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从生下来就存在这个问题,不管你自觉不自觉都要接受这个问题的考验。”
刘嘉麒说,学生时代是人生的宝贵时光,这时不仅长身体、长知识,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很好地设计自己,武装自己,展示自己。
他引用了自己中学时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己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非常打动我,就是从这段话起,我开始考虑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把这句话再传给你们!”刘嘉麒说。
此外,他还用两句话寄语同学们:“理想是人生的航向标”“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品格是金,素质教育比文化教育更重要
“你为什么要受教育?”这也是刘嘉麒当天抛给同学们的问题。
刘嘉麒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形容自己的求学之路。通过自己的经历,他告诉同学们,读书是培养人的根本途径,人的命运往往因为读书而改变。也可以说,在人们前进的各条道路中,教育是比较公平和通达的。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那么应该培养怎样的人?
刘嘉麒认为,人才类型各有不同,但本质就两条,一是德,一是才。尽管学校的校训表述形式有差别,但究其实质就是“厚德”“博学”。
不过,在刘嘉麒看来,德育重于智育,素质教育比文化教育更重要。
“品格是金”,刘嘉麒用一句话概括,并鼓励同学们砥砺品质、积累学识。
要做心甘情愿的选择并学会坚持
人的一生要面临很多抉择,对于抉择,刘嘉麒怎么看?
他表示,无论学习、工作、生活,面对选择,首先要有对自己、对环境有一个客观的分析。
而且,在选择的时候不要过于犹豫不决。当下,人们被很多诱惑包围,我们能做的是想清楚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事儿,然后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一定要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这样才不会后悔,遇到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
此外,刘嘉麒说,很多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当机会没有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准备,只有这样,当机会降临时,才能抓住它!
刘嘉麒的分享还让同学们认识到“选择”之后“坚持”的重要性。
他说,任何事情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年轻的时候,要选准目标、确定方向,而不能什么都想要。
回归到做学问,同样是如此。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方向,切忌面面俱到,解决这样一个主要的问题,才能在时间的进程中获得成就感。
创新不能纸上谈兵,要让科学成为财富
创新,是刘嘉麒分享的另一个关键词。
他说,创新肯定需要一点敢作敢当的冒险精神。青年一代要有青年一代的担当,在日常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创新和研究的能力。
“创新要促进创业,创新不能纸上谈兵,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促进创业,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让科学变成财富。”刘嘉麒的观点十分务实。
他鼓励同学们,青年人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把自己的前途跟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发扬务实创新的精神,为国家做贡献!
生态与环境学院负责同志和同学们一起聆听了报告,副校长胡少伟主持报告会。
胡少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刘嘉麒院士是科研人员的楷模,他的每一项成就都可能是我们每个人一生努力都难以企及的,刘院士以其奋斗成长经历激励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珍惜成长资源,希望同学们听了今天的报告后能够有所启发,忠于理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追寻。
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对自己大学四年以及未来更长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大一新生陈亚萍说,听完刘院士的讲座之后,“我一定要好好规划大学生活,为将来的自己打好基础,不能浪费精彩的一生。”
“收获特别大,我要回去好好回味回味。”大一新生张一弛说,听了刘院士的讲座,自己意识到了规划的重要性,“我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四年后,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牛洁 李震 平建华 撰稿)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地质学科首席教授刘嘉麒为大一新生讲《人生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