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中国首届高校“教授杯”网球比赛在河南省体育场馆中心网球场落幕。来自全国各高校的81组教授角逐网球双打赛场,通过三天两个阶段的比拼,展开了178场比赛,决出各组名次。最终,来自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的翟小巧、李静教授夺得此次比赛的女子双打冠军。
李静教授是郑州大学高水平网球队的主教练,也是体育学院网球专业课的指导老师。回首比赛的历程,她感叹:“这次比赛打下来十分不容易。不过现在看来,对网球的热爱和拼搏的决心才是保持年轻的法宝。”翟小巧教授是郑州大学篮球教练,她说:“体育精神就是要力争去赢,这次代表郑州大学荣获冠军,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报都有报道,能为学校争光,非常开心。”
李静年轻时曾是河南省网球队的运动员,已许久未与赛场打交道。翟小巧则是把网球作为一种爱好。虽然两人都几年没打比赛,但年轻时的那股冲劲还是让她和翟小巧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由于日常工作繁忙,李静和翟小巧对赛场发挥有所担忧,还特地在比赛前几周去学校里的网球场进行训练,寻找赛场感觉。“技术和体力肯定是比不上年轻的时候了,但是获胜的劲头还是一点都没减。”
比赛分为小组赛、半决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凭借着专业的网球技能水平,李静和翟小巧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决赛的入场券。但令她们意外的是,在决赛中竟然又碰见了小组赛的对手。她们深知,虽在小组赛中侥幸战胜了对方,但实际上对方与自己的实力不相上下。李静与翟小巧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紧握住手中的球拍,眼睛密切地注意着球的走向,高度专注地投入赛场。
“不管怎么样,只要站在网球场上,比赛一开始,你就只能向前走。”比赛刚开局,李静和翟小巧就连输两分落后于对方。不过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她们都知道稳定心态的重要性,开局虽失利,但只要保持平和心态继续稳定发挥,扳回比分并不是难事。在接下来的两局里,李静和翟小巧沉着应战,成功捕捉到了对手的防御漏洞,很快就将比分扳至持平。赛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战况瞬息万变。比分持平后,李静和翟小巧虽再次连丢两分,但在二人紧密的配合下,很快就逆转了战局。网球在空中来来回回,飞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抛物线,随着现场热烈的欢呼声,她们扳回比分,最终以6:4的成绩战胜对手,赢得了比赛的冠军。
“在比赛中取胜肯定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毕竟这也是对自身实力的认可。”年纪的增大、工作的繁忙、家庭的琐事、时间的紧凑……虽然面对诸多事务和挑战,为了这次比赛,两位教授忙里抽空,专门到室外的网球场练习。翟小巧说:“网球不是我的专业,为了打好比赛,我锻炼的次数就比李静教授多些,只要没事就去网球馆”。她每天都会特意进行两个小时左右的训练来让自己保持足够的体力。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在赛场下,她们都对体育运动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以拼搏的态度对待自己热爱的网球事业。
在紧张备赛的同时,李静和翟小巧也始终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李静不仅是郑大高水平网球队的主教练,她还是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网球协会秘书长,负责河南省中小学、高校各项网球运动赛事的筹备工作。翟小巧今年59岁了,是一名有37年教龄的老教师,她每周有12节课的教学工作量,坚持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课堂上不仅仅是让学生锻炼身体,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健身方法,让其将来走到工作岗位上能够自己进行锻炼。同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坚强的意志力、集体主义荣誉感等思想品德的教育。”
“网球是一项值得终身坚持的运动,这项运动不限年龄与技术,大家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李静说,所谓终身体育,就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翟小巧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她从小打篮球,30多岁后,考虑到篮球作为一种身体强对抗的运动,年龄大了不适宜天天打,接触打网球后就喜欢上了。“网球像有一种魔力,一沾上就‘戒不了’”,它作为一种隔网运动,无需身体接触,能够适应各个年龄段参与者的体力和心理特点,并凭借着普遍性和可控性受到人们的喜爱。“从六七岁的儿童到七八十的老年人都能够进行网球运动,这就是所谓的普遍性,”李静介绍,“而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则为可控性。”翟小巧讲述,太原市网球协会有个老人90岁还在打,身体很好。“只不过他跑得慢一些,球速也慢一些,因为网球跑的快慢和球速的快慢都可以自己来控制。”
网球运动的普及推广不仅可以传达终身运动的观念,也能进一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翟小巧倡导广大师生,“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培养了这种习惯之后,你每天不去锻炼锻炼会觉得缺少点什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一直以来,郑州大学工会、教职工网球协会始终坚持“强身健体、服务大局”的宗旨,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不断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广普及教职工网球运动。“校工会和网球协会都为我们参与各项赛事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李静说。这场比赛之后,11月19日—23日,她们又代表郑州大学参加了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高校“老教授杯”网球比赛。并再次荣获女双冠军。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岁月的流逝并未让她们放弃心里的那份执着,她们仍继续坚持在体育教学一线,教授、推广、普及网球体育运动,为郑州大学体育运动发展贡献力量。(李艳丽 吴晨曦 王佳倪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