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法》的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由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
实行数据分类分级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也是数据安全治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在搜集整理法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最佳实践,为开展数据分类分级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数据安全是指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当前数据安全领域主要关注的防护对象包括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重要数据是指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各类机构在开展业务活动中采集和产生的,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一旦泄露、篡改或滥用将会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数据。
开展数据安全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数据、基于业务特点进行数据的分类和分级。数据分类分级的准确度是后续数据保护策略部署的基础。一般数据分类分级的流程包括: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准备数据样本、建立敏感数据规则库,扫描目标存储设备,自动化数据测绘。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行业相关标准、结合企业业务特性制定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例如:
通过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扫描,自动发现敏感数据的大小、数量等属性信息及存储位置,形成数据资产的测绘图。
企业用户做数据安全建设工作:首先梳理企业数据资产、分类分级,根据分类分级结果制定数据管控策略,实施管控措施,全景展示数据安全态势,持续运营改进。
(1) 开放API接口,允许其他数据安全防护设备读取敏感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安全防护策略的配置和部署。
(2) 针对数据库的Schema扫描,将扫描结果通过邮件发送给Schema负责人,通知其跟进处理。
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做全网数据资产识别和分类分级,开放通用API接口,可分别与数据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和数据安全防护设备联动。
与数据安全运营管理平台联动,将数据分类分级结果上传给平台,通过平台统一将策略下发给各数据安全防护设备。
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或者数据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将敏感数据结果发送给各数据资产管理员分别进行整改,形成数据安全运营闭环。
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由学校的网管中心统一负责维护,具体敏感数据识别业务则由各个学院自行完成,各学院数据互相隔离。
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支持多用户分权管理,即系统管理员统一创建不同的用户账号,每个用户单独分配数据空间,数据相互隔离。用户通过自己账号登陆设备可以自行完成所负责数据资产的分类分级工作。
业务系统部署在云环境,需要支持云端数据资产分类分级。
1、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提供虚拟化镜像,支持虚拟化部署,对目标数据资产服务器进行扫描并提供数据分类分级。
2、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以硬件部署,通过交换机接入目标云环境进行扫描,提供数据分类分级。
1、 监管机构需要对大数据企业/单位做综合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包括数据资产识别、数据分类分级、平台组件安全扫描等。
2、 在各企业/单位完成扫描检查后,将扫描结果上传至数据安全运营管理平台。
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提供全网数据资产测绘、智能数据分类分级、实时数据流转测绘、平台组件安全扫描功能,可通过计划管理模式定期对目标数据资产进行扫描,提供综合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和整改建议。
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提供通用API接口,可以实时或者手动将扫描结果上传至数据安全运营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