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馆专程向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来感谢信,对我院援厄医疗专家组在“中厄支气管镜中心项目”中的卓越贡献表示高度认可与衷心感谢。信中指出,专家组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用精湛医术架起中厄友谊桥梁,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赢得了厄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
这支由郑州大学第二附院学术副院长葛波涌带领的5人医疗专家组于7月抵达厄立特里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支气管镜专科建设工作。在厄工作期间,专家组克服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医疗资源有限等多重困难,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8月14日,专家组指导完成了厄特首例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活检术,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厄立特里亚在该领域的空白。9月10日教师节当天,专家组又成功为一位88岁高龄、体重仅41公斤的患者完成高难度支气管检查,创下该国近三年来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年龄的最高纪录。
除了突破性的临床诊疗工作,专家组还积极开展“授人以渔”的深度合作。在危重症救治、麻醉护理、病理检验等领域开展系统性带教培训20余次,培训当地医护10人。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与厄医疗工作者共同研究制定国家级支气管镜操作规范标准,这一工作得到厄卫生部的高度肯定。
中国驻厄使馆在感谢信中特别强调,专家组展现的“大爱无疆、生命至上”的专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医疗团队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使馆表示,专家组成员不仅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他们用心用情开展援外医疗工作,真正做到了“出国更爱国”,在异国他乡展现了中国医生的良好形象。
据悉,为持续推进中厄医疗合作,郑大二附院将向奥罗特医院捐赠一套支气管镜设备,目前设备已运抵厄首都阿斯马拉。此外,第二批专家组的派遣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将继续深化中厄在呼吸支气管镜领域的合作,为厄立特里亚培养更多专业医疗人才。
此次援厄医疗工作的成功开展,不仅彰显了我院在呼吸疾病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更是中非卫生健康伙伴行动的具体实践,为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