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智库观点

首页 > 智库观点 > 正文

王海杰:以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0日 访问次数:

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题由效率和速度切换为效率和安全兼顾。就制造业而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成为当前要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的重要途径。

企业数字化的“韧性”价值

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对于发挥数字经济优势,破解制造业产业链面临的关键核心环节缺失导致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不强,产业链内外循环链接能力较弱导致产业链网络节点地位较低,产业生态松散导致产业链协同效应难以发挥的问题,对于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制造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链安全性和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要素能驱动新技术迭代。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既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又能推动形成大数据和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高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新的产业。

数据要素能重构传统生产要素。数据要素与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重塑传统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推动传统要素高级化,提升单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化能驱动产业链走向集群化。产业链集群化有利于形成相关元素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内在发展机制,推动产业链条的延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群内关联度不高,上下游产业链不同步,断链缺链等问题。数字技术可助力集群内企业经营优化、技术创新与协同合作,推动产业集群的生产过程升级、产品服务升级和价值链条升级等,提升产业链集群的协同治理水平,增强产业链内外链互动循环,赋能制造业从产业链纵向关联向产业链集群转变。

专精特新企业的“韧性”价值

制造业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其产业链韧性的基础。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其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特征,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以及增强产业链安全更具韧性价值。

一般而言,专精特新企业往往位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聚焦大企业缺位的专业细分领域,能够以专补缺、以小补大;普遍注重研发,能够以自主创新为主导实现技术补链;往往在细分市场深耕和沉淀多年,有能力打破核心技术困局,在解决“卡脖子”难题中起到关键作用,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常常能够率先实现关键零部件、重要产品设备的突破。从行业分布上看,专精特新企业也多集中在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注于先进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要突破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领域高度契合。此外,专精特新企业生产决策转换的灵敏性与其多元化的交易网络,能提升经济主体的决策效率,加快各类要素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并作为产业链分工中的枢纽,以各环节的需求为导向,链接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网络的耦合性。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聚焦特定垂直行业,在细分业务领域不断深度挖掘,率先应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企业,从而驱动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

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普遍存在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与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联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转型,能够驱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特定领域快速发展和突破,叠加放大其产业链韧性提升效应。

以工业互联网联通产业链筋脉。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要将工业互联网融入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网络化链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以数字技术铸造产业链筋骨。将数字技术融入专精特新企业的关键领域,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柔性化生产,并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消费者与企业间的互动方式,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以数字化释放产业链集群效应。通过培育兼具数字技术能力和专业生产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形成其在细分市场的规模效应,发挥专精特新企业集群的技术优势,形成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以数据驱动产业链要素再配置。深化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经营中数据开发利用,推进数据采集、计算和分析,释放其数据要素价值,通过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数据要素挖掘与传统要素深度融合,驱动产业链上全要素的优化配置。

以数智化车间筑实产业链骨干节点。建设数智化车间是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生产车间的升级和改造,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数字化治理实现产业链协同。制造业产业链的开放协同是知识整合的基础,也是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关键环节。应加强政策协同,引导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作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联系方式 / CONTACT US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

电话:0371-67783221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郑州大学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