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上午,数智医康养系统工程与管理研究所在管理学院1号楼212会议室顺利召开2025级新生见面会,研究所团队带头人翟运开教授,研究所所长王宇以及团队其他教师,与全体新生齐聚一堂,围绕研究所发展定位、科研资源整合及学生培养体系展开深度交流,为新生快速融入科研环境提供全面指引。

翟运开教授作新生寄语。他首先热情欢迎加入研究所的每一位新同学,接着以“成长与变革”为主线发表讲话,结合各顶尖高校的招生趋势与本校管理学科的招生数据,直指当前学科面临的竞争力下滑、跨领域人才断层等挑战。对此,他提出研究生既要构建学术能力,也要适应社会,全方面成长,要求大家摆脱“学生思维”,以独立责任意识面对科研与生活。在行业内卷的大环境下,研究生要以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的科研准则;学科交叉,理工转型的发展路径;异想天开,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把握行业洗牌的重大机遇,踩对时代的节点,以自身的内驱力带动真正的成长。

教师代表介绍研究所发展与培养体系。王宇介绍了研究所“系所融合、学科交叉”的独特运行模式。研究所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网络工程等多学科,形成了以“医康养”(医疗、康复、养老)数字化为核心的研究方向。“我们不仅要解决医疗诊断、健康管理等现实问题,更要推动数智健康设备、信息系统的自主研发。”王宇以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为例,强调团队在硬件研制、数据挖掘及系统运维中的技术积累。目前,研究所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梯度化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占比极高,为科研创新注入持续动能。
针对新生关注的培养体系,王宇详细解读了“学术-实践-创新”三维模式。学术训练通过组会、学术午餐会及外部专家讲座,构建从文献阅读到论文写作的指导闭环,并强调论文投稿前需严格报备期刊等级,避免资源浪费;实践创新方面依托华为、301医院等合作企业,开展真实场景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重大课题;国际化培养则通过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机构建立联合机制,支持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拓宽全球视野。

乔岩通过研究所官方网站,系统展示了科研资源与实时信息的整合路径。网站以实验室概况、研究团队、研究成果、研究生培养与党建之窗等板块为支撑,涵盖2个国家级平台、3个省级实验室及高性能计算集群、健康管理机器人等尖端设备,支持从数据采集到系统开发的全链条研究。同时,网站实时更新科研项目进展(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奖励及学生实践成果(如国际会议论文、发表期刊论文),并设置“产业新闻”专栏,发布往届毕业生就业案例,为新生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参考。

张坤特别强调“师生共同体”理念,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师生定期交流机制,及时解决科研困惑,避免“拖延式合作”;二是规范实验室设备使用报备流程,确保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公共资源高效利用;三是通过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文体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营造“张弛有度”的科研氛围。

最后,教师团队与新鲜面孔初步认识。各位2025级新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简要描述个人经历、喜好与未来目标,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研究所教师团队逐一介绍研究领域,既有深耕医疗大数据分析十余年的资深学者,也有专注实证研究前沿探索的青年教师,他们分享科研心得与贴心寄语,令现场交流氛围轻松而深刻。
此次见面会通过定位解析,资源展示,培养解读的多方面介绍,帮助新生全面了解科研生态。据悉,研究所后续将组织实验室参观、学长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助力新生完成从适应到突破的成长跨越。
文字/图片:周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