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国家,正积极探索并应用智能化技术,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家庭语音机器人到智能报警器,再到将全社区养老数据汇入中央系统,智能养老服务正为老年人构建更加便捷和安心的养老环境,成为产业新焦点。
根据2022年底的数据,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9%。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政府和社会的重要任务。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各地纷纷借助科技的力量,着眼构建在老人床边、身边、家边的智慧养老服务网络。
具体来说,在北京市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超过500台安装在老人家中的AI机器人成为了老年人的陪伴伙伴。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与老人聊天,还可以提醒老人按时服药,甚至提供代购和家政服务,同时还具备语音紧急呼救功能。这一举措为老年人提供了全天候的关怀和服务。
另一个示范项目出现在北京市通州区,自2022年开始试点的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通过配置居家适老化用品和智能监测床垫,监测老人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在床离床等状态。一旦发现老人的健康指标异常,相关平台会立刻通知家属和驿站,以协助紧急救援。该项目已覆盖通州区的20个街镇,已建成2500张床位,仅在今年新增2000张。这一智能化系统的推广使老人可以更舒心地生活,并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除了智能化技术,志愿者队伍也在社区中发挥关键作用。党员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以及楼门栋长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团队,竭诚为老人提供各种心理陪伴和实际支持服务。这一传统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尊老、敬老、孝老,与现代公益服务的奉献和互助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关怀和支持。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以满足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目标。各级政府和部门正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智能养老保障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更广泛地推广。
综上所述,智能化养老服务系统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还体现了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努力让更多老年人能够幸福养老、安享晚年。这一养老产业的新发展趋势将在未来继续受到重视,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