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郑州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参赛项目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工作安排,3月24日,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级培育项目遴选评审会。学院创新大赛项目培育工作组成员担任评委,对参与本次遴选的十余组项目进行现场评审。
我院学生项目紧扣考古学与国学等专业特色,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活化、文化传播创新等领域展开。参赛团队将专业知识与时代命题结合,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路径。其中:“河洛基因,槐乡共兴——双槐树遗址人骨考古的科学探索”项目依托“中华源考古实验室”的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手段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性融合,推动学术成果的普及和公众对中华文明的深入了解;“微短剧智能制作——龙门塑像活化传播”项目以短剧为载体,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轻量化、趣味化的文化传播形式;“中华遗产一张图——全国文遗数据库建设与产业链打造”项目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体系,构建文化遗产“文化基因库”,系统性梳理文化遗产的演变脉络。
此次评审会是学院深化“以赛育人、以创促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既展现了学生扎根学科、服务社会的创新担当,也为培育高质量参赛项目夯实基础。学院将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贡献智慧力量,以创新实践赋能文化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