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成方,1984年2月出生,汉族,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兼任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陵墓专委会会员。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博士。2016年3月至8月,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访问学者。2025年9月起,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楚文化考古、出土文献。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在《考古》《考古与文物》《江汉考古》等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及其它学术项目多项,荣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三等奖1项。
联系方式:tcf1984@126.com
一 研究论著
(一)专著
1.《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
2.《楚系家族墓葬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
(二)论文
1.《曾亘嫚鼎铭文性质及留空之谜》,《江汉考古》2024年第4期(一作)。
2.《武王墩大墓与楚王陵园的发现》,《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8月30日第6版。
3.《加嬭编钟铭文疏补》,载《新资料与先秦秦汉荆楚地区的空间整合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4年(一作)。
4.《叶公子高考》,载《石泉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年。
5.《鄝器与姬姓鄝国、楚鄝县》,《中原文物》2021年第6期。
6.《曾公求钟铭初读》,《江汉考古》2020年第4期。
7.《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郑州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8.《息器与周代息国、楚息县》,《出土文献》第15辑。
9.《申氏铜器与楚申氏的族属》,《考古》2016年第12期。
10.《睽士父鬲、蓼子敢盏与己姓蓼国》,《华夏考古》2015年第3期。
11.《新见蒍子曾壶考》,《江汉考古》2015年第3期。
12.《皋浒之战地理考析》,《江汉考古》2010年第4期。
13.《从新出文字材料论楚沈尹氏之族属源流》,《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
14.《鄝子妆戈的年代、国别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5期。
15.《再论楚薳氏的族称和宗支》,《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
16.《上鄀公簠相关问题探析》,《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14辑(一作)。
17.《魏石经<尚书•多士>篇残石的发现、研究及相关问题考述》,《七朝石经研究新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年。
18.《汉淮地区唐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考论》,《出土文献的世界》,中西书局2018年。
19.《叶家山曾国墓地族属的讨论回顾及思考》,《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十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一作)。
20.《楚墓中毁兵葬俗特点与使用人群的身份等级》,《长江大学学报》2018年41卷第6期(一作)。
21.《铭称“楚子某”身份考》,《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十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22.《楚薳氏族源考析》,《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十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23.《从出土资料看楚昭氏的族源、早期世系及命氏范围》,《简帛文献与古代史——第二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国际论坛论文集》,中西书局2015年。
24.《试论楚国封邑制的起源及其特点》,《殷都学刊》2014年第2期。
25.《楚伍氏族属析疑》,《楚学论丛》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26.《申包胥之族属探析》,《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
27.《春秋时期“澨”的分布区域及其人文地理学内涵》,《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28.《桐柏县几处古文化遗址调查简报》,《江汉考古》2009年第3期(二作)。
29.《宜城市周代文化遗址调查简报(之三)》,《江汉考古》2008年第3期(三作)。
30.《宜城市周代文化遗址调查简报(之二)》,《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三作)。
二 学术奖励
1.《申氏铜器与楚申氏的族属》,获得2016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楚系家族墓葬研究》,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3.《曾公求钟铭初读》,获得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