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冶铁技术发展史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2022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河南冶铁技术发展史研究”结项成果,“郑州大学考古学学科建设创新中心”系列丛书之一,是近年来河南冶铁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本书由陈建立教授作序,给与高度评价。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古代的生铁冶炼技术及建立其上的钢铁技术体系,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河南是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核心区域,其丰富的冶铁遗址和深厚的技术传统,见证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从起源到发展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可视为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发展的缩影。
《河南冶铁技术发展史研究》一书旨在对河南地区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探讨冶铁技术起源、发展演变及其在中国古代钢铁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冶铁技术发展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冶铁遗址的现代阐释进行思考和建议。
河南冶铁技术作为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重要组成,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古代冶金技术发展脉络的理解,还能有效填补地方手工业史研究的空白,为冶金技术思想史以及技术与文明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撑。同时,对于挖掘河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原文化、提升地区工业文化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河南冶铁技术发展史研究》聚焦河南冶铁历史遗存,从管理政策、冶铁业态、生产模式、技术发展等角度,对河南冶铁发展史进行梳理与写作,内容包括冶金史研究方法、资源分布、冶铁技术起源、战国—魏晋时期冶铁遗址与铁器分析、燃料与鼓风技术,古代冶铁遗址的当代阐释等。重点讨论了冶铁技术起源问题,特别是关于从块炼铁冶炼到生铁冶炼技术转变的原因;系统介绍了冶铁设施、耐火材料以及块炼铁遗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冶铁遗址的现代价值、保护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保护与利用建议。
本书是对河南地区冶铁技术进行的首次综合性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姚智辉,博士、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冶金史。参与辉县孙村遗址、登封南洼遗址、南阳镇平程庄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新郑铁岭、望京楼遗址、龙门香山寺等诸多考古发掘项目中的科研分析工作。发表专著三部、论文三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