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郑大故事:开启“重生”之门——记第一附属医院引领中原器官移植学科发展

发布人:   资料来源:郑州大学   时间:2023-12-31   阅读次数:

近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父亲割肝救女,手术顺利完成后,9月龄宝宝重获新生。

几乎同一时期,还有7位病人进行了肝移植手术、16人进行了肾移植手术……两天内,河医院区完成了24例移植手术,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有4个月。

器官移植是挽救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医学的奇迹、生命的接力,也是医院整体综合实力的体现。

郑大一附院从1978年开展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具备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腺、小肠6种移植执业资格的医院,创造了国内多个移植首例,实现了我省移植医学多项“零”的突破,移植技术与数量始终稳居省内领先、全国前列。

“我们的最大心愿,就是让更多患者实现‘移植不出省’。”一附院党委书记王成增说,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拥有六大移植资质的医院,医院将在团队良好的技术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全力推进移植医学中心建设,以更加扎实的步伐有序推进器官移植事业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助力健康河南、健康中国建设。

肝脏移植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救命稻草”

在一附院肝移植病区,病床上的马先生缓缓睁开眼,看向妻子和9个月大的女儿彤彤(化名),他伸手摸摸孩子的脸,欣慰地笑了。这是父女俩进行亲体肝移植后的首次见面。

河南省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一附院肝移植病区主任郭文治,每每看到患者通过肝移植手术重获新生,都觉得这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彤彤患上的是“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成为挽救宝宝生命的唯一选择,马先生决定“捐肝救女”。在郭文治团队的紧密协作下,历时6个多小时,从爸爸身上获取的240g肝脏被送入彤彤体内,彤彤重获新生。

这次手术的顺利完成,与肝移植团队雄厚的实力密不可分。郭文治介绍,“我们做过的年龄最小的肝移植手术患者只有5个月,最大的74岁。”

早在1980年,一附院肝移植团队在张水军教授的带领下开始进行早期探索,并逐渐开展动物实验。1997年,肝移植团队成功完成了河南省首例临床肝移植术,一附院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家具备开展肝移植手术资质的医疗机构。

此后,一附院肝移植事业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全省首例胰肾联合移植、全省首例DCD供肝肝移植、全国首例同卵双生活体肝移植、全省首例劈离式肝移植……多年以来,肝移植团队始终坚持不断挑战新技能、发展新技术,为更多的肝病终末期患者谋求福音。

2009年,一附院成立河南省肝脏移植中心;2011年,成立河南省器官移植质控中心,在移植数量进步的同时,关注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改善;2018年,获批国家器官(肝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成为培养全国各地的肝脏移植医师的“摇篮”,并给予理论培训、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最终经过结业考核获得肝脏移植的手术资质。

经过不断发展,肝移植手术的各项质控指标得到了显著提升。比如,以前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平均可达3000~4000毫升,现在平均只有400~500毫升;病人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将快速康复(ERAS)理念融入肝移植患者的康复中,原来病人术后住院平均需一个月左右,现在多数患者术后一周或者十几天就可以出院;此外,术中操作技术也更为精细化,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一直是肝移植团队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

在临床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肝移植中心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脑死亡供体肝移植供肝损伤、防护的基础创新与临床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我们早在2004年就开始聚焦这一课题,肝脏捐献者在脑死亡状态下,供肝会经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损伤,我们通过研究损伤的机制和保护措施,从而提高供肝的质量,最终显著提升肝移植的效果。”郭文治说。

截至目前,一附院肝移植手术量累计已经超过2000例,基本可以做到围手术期患者零死亡,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已达20余年,仍健康生活、工作。

肾脏移植

儿童肾移植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清晨,一附院肾移植中心主任丰贵文正在查房,突然接到一个来自新乡的“报喜”电话:丰叔叔,我顺利升学了!

来电者是15年前进行过肾移植的小华(化名),丰贵文隔着电话分享着小华的喜悦,还不忘叮嘱:“记得按时来复查,有什么情况随时联系我。”

当年,因患上尿毒症,小华的身高只有70多厘米,体重11公斤,完全不像4岁的孩子。院方经过多次会诊,认为肾移植是唯一的办法,小华的母亲决定捐出自己的一侧肾脏挽救儿子。

历经8个小时,闯过重重难关,由丰贵文主刀的肾移植手术顺利完成。这场手术,创下了国内肾移植手术的两个纪录:国内体重最小的肾移植受者,年龄最小的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

时隔多年,参与这场手术的一附院肾移植中心主任医师尚文俊对这场手术的细节仍历历在目:“孩子的年龄小、血管细,成年人的肾脏又远大于儿童,血管如何吻合、移植的肾脏如何完好地安放进髂窝,都非常困难。”

如今,小华不仅健康长大,还开启了全新的学习阶段,尚文俊感到欣慰不已,“挽救尿毒症患儿生命,让他们可以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生活,回归家庭、回归学校,最终回归社会,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1978年,一附院成为国内第一批开展肾移植手术的医疗机构。自2003年医院肾移植中心成立以来,该中心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肾移植中心实现了术后1年、5年、10年存活率分别达到99.6%、92%、88%,赢得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赞誉;多次荣获科研成果奖,获得多项国家、省内科研基金,近几年发表SCI高分论文十余篇,获批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多个省内基金支持项目,科研实力显著增强。

在儿童肾移植方面,一附院肾移植中心更是屡屡创造新辉煌。

2014年,肾移植中心提出新的儿童肾移植免疫诱导方案,写入《中国儿童肾移植指南》;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中青年带头人、郑州大学临床医学拔尖人才尚文俊教授,完成创新腹膜外超小切口(3cm)的儿童肾移植手术,在肾病分子诊断前期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精准儿童肾移植的理念。

2021年,一附院肾移植中心儿童肾移植手术达到109例,成为全球首个单年超百例的儿童肾移植中心,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我省肾移植技术应用能力位居国内一流水平,引领我国儿童肾移植学科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作为医师,心里要装着患者,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给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这是丰贵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一切为了患者的利益,这也是肾移植中心每个人不变的初心。

为了提高肾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远期存活率,肾移植中心每年都组织数百病友参与“肾移植病友会”和“儿童肾移植夏令营”活动,讲授自我护理知识。同时,中心还对各地相关肾病和透析专业医师进行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肾脏移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肾移植患者的管理能力,便于肾移植患者就近就医。组建开展院内多学科协作诊疗机制,为术后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和帮助。

如今,一附院肾脏移植在国内移植行业中的地位日渐获得肯定。今年,丰贵文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尚文俊也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

肺脏移植

肺移植手术量创河南之最

“这两年来,我们心灰意冷过、绝望过,直到来到郑大一附院,我们总算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赵教授,您为我父亲的病带来了转机,使他获得了重生,为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

前不久,一附院肺移植外科主任赵高峰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肺移植团队以及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这位患者来自省外,因频繁咳吐泡沫状黏液而四处求医,后被诊断为肺泡癌四期,生存期最长不过6个月。面对这样的情况,患者及家属不想放弃,辗转各大医院均无果后,经推荐来到郑大一附院找到赵高峰教授。

面对患者千里迢迢的求助,赵高峰毅然收治,决心全力以赴完成救治。专家团队多方讨论后,一致认为只有肺移植才能救命。然而,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肺泡细胞癌肺移植国内仅有一例。

面对挑战,赵高峰团队没有退缩,用最短时间将患者加入肺移植等待队列。幸运的是,不到一周,患者就匹配到了适合自己的肺源。

随后,赵高峰带领团队立即实施肺移植手术,手术棘手而复杂,经过漫长的10个小时,终于顺利结束。

“闯过”术后出血、排异反应、感染等一个个关卡后,这位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检查评估,从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一周后顺利康复出院,根除了近两年的病症折磨。

此例肺泡细胞癌肺移植手术在郑大一附院成功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标志着医院肺移植团队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丰富了国内肺泡细胞癌肺移植的经验。

在赵高峰的带领下,肺移植团队勇于攻坚克难、直面挑战,完成了我国肺移植领域多项首创性、创新性手术:首例儿童肺移植、首例肺叶移植、首例活体捐献肺叶移植、首例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首例三联杂交式修心换肺、首例冠脉搭桥同期双肺移植、首例心脏联合双侧肺叶移植、首例肺泡蛋白沉积症双肺移植、第二例肝肺联合移植、首例段段重组肺叶再造自体肺移植……

赵高峰介绍,科室是河南省最早的终末期肺病诊治中心,是河南省开展最早、规模最大、手术例数最多的肺移植专科,是国家卫健委批准的拥有肺移植资质的单位,也是中国肺移植联盟会员单位。

目前,科室肺移植手术量已突破200例,其中三分之一为省外病人,是国内为数不多救治终末期肺病患者过百的肺移植中心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肺移植手术量破百的肺移植中心。

“除了手术本身追求精益求精,以病人利益为核心,医生必须有情怀,我们科室每个人都给患者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捐款。”面对可治、能治但无钱医治的病人,赵高峰经常带头捐款,个人最高单次捐款将近七万元,医者温度,深深烙在每个团队成员心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行动准则。

尽管已取得傲人的成绩,但赵高峰并不满足于现状,下一步,他希望通过医院支持和团队努力,提升肺移植手术总量,将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提到85%以上。

心脏移植

生命接力让患者重获“心”生

“当心脏进入受体胸腔,逐渐复跳,我们可以清晰听见心脏有力的‘怦怦’跳动声。”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新认为,这也是心脏移植和其他器官移植的最大区别,生命的延续感在这一刻尤为强烈。

从事心脏外科工作多年,张新团队总是不断见证着生命奇迹。曾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刘女士,在完成心脏移植手术刚转入重症监护室不久,一场罕见暴雨阻挡了她的“重生”之路。暴雨突袭,院区断电,刘女士和许多患者被紧急转运至东院区。

由于刚做完心脏移植手术,再加上院区转运,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危重的病情让家属一度想要放弃,悲痛的感觉弥漫开来……然而,就在大家几近绝望的时候,张新带领心脏移植团队,秉承着永不言败的精神和高超的专业素养,全力以赴,终于,她,活下来了。

“刘大姐现在都是自己一个人来复查,恢复得非常好。”张新说,这场有惊无险的手术,除了患者本身顽强的生命力,也得益于整个心血管外科的专业度,强有力地保障了患者术后的存活率。

一附院心脏移植的发展,可谓是“厚积薄发”。

2011年,心血管外科在学术带头人乔晨晖教授的带领下,成功申报并成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从此一附院心血管外科进入国家第一方阵。2016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成立,标志着心脏大血管领域集外科、内科、重症医学科等重点科室强强联合再创辉煌的时期到来。

2019年,该科室取得心脏移植手术资质,组建了心脏移植团队,并成功开展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随后,移植手术量逐年增长,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两年心脏移植总体死亡率仅为2.6%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

到2022年,心血管外科取得多项突破:心脏外科手术量3800余例,例数排名上升至全国第9位;在国家医疗数据中心,首届北京大学临床学科评估的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取得第12名的成绩;在华中地区心外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名升至第4位。

在心脏移植手术方面,2022年至今已经完成心脏移植手术38例,手术成功率高达97.4%,数量位居全国第10;2023年已完成21例心脏移植手术,预计全年能完成30例目标的新突破。

此外,心脏移植团队与肺移植团队合作,成功开展心肺联合移植,全国仅有5家医疗中心可完成此类手术,居全国先进水平;成功开展了双肺移植同期行心内修补治疗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打破了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禁区,为此类患者彻底根治病痛探索出了一个终极解决方案。

张新说,心脏移植是器官移植“皇冠上的明珠”,自从有了心脏移植手术之后,心脏外科便再无禁区,“我们将持续深化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推动学术的进步,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生命接力

向“医学之巅”进发

器官移植,被称为“21世纪医学之巅”。全腹腔器官移植由于涉及脏器众多,对供体整体腹内器官的切取及修整过程尤为复杂,众多器官移植后,还可能产生更加复杂的并发症和排异反应。

因此,器官移植对医院实力、医护技术和手术环境要求极高。

目前,一附院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拥有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移植六大移植资质的医院。这意味着,从单个器官移植到两个器官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郑大一附院均具备联合手术的实力。

去年,一附院心、肺联合移植团队为一山西女子实施了我省首例“修心换肺”手术。该女子从小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错过了手术机会,随着年龄增长,病情逐渐恶化,出现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继发性重度肺动脉高压和艾森曼格综合征。家人带其问诊于多家医院,也服用了多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但疗效较差。大部分医院都认为,病人已经到了终末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只有心肺联合移植才能救命。

当时,一附院心、肺联合移植团队的张新教授和赵高峰教授对其进行双肺移植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修补术。该手术十分复杂,流程较为繁琐,医院多学科团队全力以赴,在多科室通力合作下,手术历经12个小时顺利结束,标志着郑大一附院心肺移植技术水平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河南是人口大省,对器官移植的需求量大。在器官移植手术开展之前,终末期患者只有“死亡”这条路。如今,一附院给了更多人重生的希望,河南患者求医问药不必再四处辗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国内顶尖水平移植团队的医疗服务。

数字显示,一附院的肝脏、肺脏、肾脏移植手术例数近年来稳居国内前列,其中小儿肾移植例数连续多年居国内第一。

“我院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迅速,尤其在器官捐献体系与技术、多器官联合移植、心肝肺肾移植等领域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王成增说,器官移植事业,是一场生命的接力,也是一种大爱的情怀,作为一家三甲医院,肩负器官移植事业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医院将继续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培育器官移植等具有潜力的创新引领性诊疗技术,打造国内一流的器官移植中心,助力器官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帮助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师小勤 周厚亮 撰稿)




郑大一附院肝移植团队


一附院肺移植外科主任赵高峰正在进行肺移植手术


心血管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新在坐诊


每次患儿康复出监护室都是一附院肾移植中心主任丰贵文最开心的时刻


上一条:郑州大学多个集体和个人受到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表彰
下一条:第八届郑州国际医学论坛——生命科技赋能医学发展论坛举办

郑州大学医学院校友会官方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郑州大学医学院官方微信
累计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