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材料与量子能源课题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祝贺课题组王家祥、侯思羽、苏柔琼三位同学获得202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近期,经个人申报,学院和学校评审委员会评审,本课题组博士研究生王家祥、硕士研究生侯思羽、苏柔琼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我们向其表示热烈祝贺!

个人简介:王家祥,男,中共党员、郑州大学物理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项目。攻读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3篇(《Advanced Science》发表两篇论文、《Physical Review B》发表一篇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2025年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华中赛区三等奖;多次参加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及高压科学学术会议,张贴墙报并进行口头报告。

科研探索的勇者:

他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通过与导师的沟通、查阅文献、与同学的交流以及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他的科研精神,体现在他对新实验的探索上,他敢于挑战未知,勇于创新,这使得他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科研工作中,与导师和同学的积极有效的沟通,主动保持对话的焦点,并确保信息的清晰传达。如果遇到问题或需要帮助,主动与导师和同学沟通,并且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说,更重要的是倾听。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建立信任和理解。在组会讨论或会议后,及时给予导师反馈,巩固讨论的成果,并为后续的行动提供指导。推动科研工作进度时,认识到每个人的观点和工作风格可能不同。尊重这些差异,并尝试找到共同点。通过这些策略,他提高与导师和同学们的沟通效率,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术成就的见证:

基于以上方法,他的科研成果是显著的。在入学期间,发表了三篇SCI论文。这不仅是对他科研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他的学术成就,也体现在他积极参与的各种学术活动上。无论是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秋季学术会议,他都以提交海报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实验方面,他更是不遗余力。他多次带领小组同学前往中科院上海高等技术研究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大科学装置进行实验,不仅学习并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操作技术,还协助组内老师搭建了原位高压光学测试平台,为极端条件下材料的光电性质测量提供了可能。他的这些努力,不仅为自己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团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科研工作往往不可预测,需要灵活调整计划以适应变化。学会适应不确定性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他为自己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保持动力和方向感。

国家政策的受益者:

他的成长,是在学校的关怀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实现的。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他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学校的培养。他的故事,是关于如何在国家政策的关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真实写照。他的经历,是关于如何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感人历程。他的事迹,是关于如何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感人历程。他的故事,是关于如何在国家政策的关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真实写照。他的事迹,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学校和国家的骄傲。他的成就,是对所有在科研道路上奋斗的学子的鼓舞和激励。

未来展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秉承“求是,担当”的校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他的故事,将继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传唱,激励着更多的学子,为了梦想,不懈奋斗。

指导老师: 郭海中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王玲瑞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

个人简介:侯思羽,女,中共党员,郑州大学物理学院2024级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围绕凝聚态物理领域展开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inese Physics B》期刊发表论文;荣获2024年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24—2025学年三好研究生。

于探索中前行:热爱执着,终获硕果

初入实验室时,面对陌生的仪器与复杂的流程,侯思羽也曾心怀忐忑,但她深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她虚心向导师和师兄师姐求教,认真记录每一步操作,主动承担起实验室的公共事务与仪器维护。凭借这股踏实肯干的劲头,她迅速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为夯实科研基础,侯思羽利用做实验和上课之余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迅速系统构建起关于高压理论的知识体系。在实验室里,从看似基础的压片装样,到复杂的测试流程,总能看到她专注学习的身影。她一有空就主动向师兄师姐请教,那双认真记录每一个操作步骤的笔迹,密密麻麻,是她科研路上最踏实的注脚。对她而言,失败是科研的常态,但她从未因此气馁。每一次实验受挫后,她都会回到那本详实的记录本前,坚持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反复推敲可能存在的问题,执著地从每一次挫折中寻找改进的方向。这份于细微处学习的匠心,与在逆境中保持的坚韧,让她逐步掌握了实验的核心要领,也为后续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于笃学中明志:目标为引,驱动成长

在专业学习的征途上,侯思羽始终秉持“归零意识”,以明确的发展愿景引领日常积累。在课堂学习中,她聚焦知识脉络与思维方法,常理论与现实应用的衔接点展开探讨,把抽象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课堂之外,她有计划地追踪行业动态与前沿成果,在学术交流中既敢于提出质疑、也乐于分享观点,于互动中持续刷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于她而言,学习从来不是被动地“积累学分”,而是主动地“构建认知”。每当在项目中遭遇技术难点,主动向老师和团队伙伴求教,非把原理与路径理顺不可。这种“勤学善问、乐于钻研”的作风,使她在多门核心课程与创新项目中表现突出,也为未来的技术探索与工程实践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思辨中升华:守正创新,融合发展

在思想成长与团队协作中,侯思羽展现出“行有所止,思无边界”的修养与智慧。她始终将学术规范与职业操守放在首位,在项目研发与课程实践中严格自律——从压片装样,到实验数据的真实记录,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经得起检验,以实际行动诠释“技术有原则,做事守底线”的信念。与此同时,她始终保持开阔的思维格局,倾听不同背景同学的意见。

她深信“共享共进,方能共远”,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融入集体,她倾心投入,以专注与热忱推动团队形成“协作中成长、互助中创新”的良好生态。此外,她坚持每周总结、阶段反思,通过回顾项目进展与个人表现,不断调整学习路径与心态状态,确保自己的思想认知与行动节奏始终与成长为卓越工程师的目标同步前行。

向未来再出发:不忘初心,续写新章

侯思羽感恩郑州大学与物理学院提供的科研平台、学术资源,更感谢郭海中教授、王玲瑞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对她而言,国家奖学金不只是一项荣誉,更是对她日夜兼程科研求索的见证,亦承载着对新一代科研人的殷切期望。面向未来,她将继续扎根于凝聚态高压物理这一深具潜力的领域,以严谨为舟、以热忱为帆,在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双轨上持续深耕。她希望不断提升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努力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见地的科研工作者,为凝聚态物理的发展注入属于青年学人的智慧与力量。

指导老师:王玲瑞,郑州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

个人简介:苏柔琼,女,共青团员、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围绕凝聚态高压物理领域展开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inese Physics B》期刊发表论文;荣获2024年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24-2025学年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担任2024级研究生年级委员。

科研深耕:聚焦高压物理,笃行求索真理

初次接触课题时,面对复杂的高压实验设备和不太熟悉的半导体材料知识,她一度感到迷茫与压力。刚开始,她总是难以将微小的样品精确放置在垫片中心,金刚石砧面的对齐和初始压力的控制也频频出问题。一次又一次,样品在加压过程中发生偏移以及垫片缩孔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虚心向导师袁亦方老师请教、向师兄师姐学习,她意识到自己对于压力传递介质的选择、垫片预压的厚度控制等细节理解不足,于是她又额外增加了模拟装样的训练时间。通过反复练习,她终于掌握了均匀封垫预压、样品大小的选择和红宝石压力标定等关键步骤,成功实现了稳定的高压实验状态。这段从反复失败到逐步熟练的过程,让她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的不易与魅力。她明白,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沉下心来、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跨越从理论到实验的门槛。

为了夯实研究基础,她广泛研读国内外高压物理领域文献,深入理解材料在高压下的结构演变与性能调控机制。在实验过程中,她反复优化实验方案,面对高压实验中数据波动的难题,她耐心回溯每一个操作步骤,逐一排查影响因素,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inese Physics B》发表研究成果。

学业精进:平衡学研,全面发展

在学业上,苏柔琼始终保持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的态度。课堂上,她专注听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术讨论课后,她勤于梳理与反思,构建个人知识图谱,不仅高质量完成作业,更力求触类旁通。她凭借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平均绩点高达4.12,综合测评专业排 2/54

为扩展知识储备,她定期跟踪领域内顶级期刊的最新成果,系统梳理相关材料的结构特性与高压行为,并主动预约每周的导师答疑时间,把积攒的问题逐一请教,努力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她连续荣获 2024 年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24-2025 学年三好研究生等荣誉,这些认可不仅是对她学业与科研成果的肯定,更激励她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实践奉献:服务同学,践行责任

作为 2024 级研究生年级委员,苏柔琼秉持 服务同学,共同进步 的理念,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她认真组织年级活动,及时传达学院通知,主动关心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在研究生群体中营造了温暖互助的氛围。

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荣获 优秀青年志愿者 称号。在志愿活动中,她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第八届和第九届科普文化节,并担任科学讲解志愿者。依托自身的专业知识,她认真准备了关于高压科学的科普展板和演示内容,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向校内师生及公众讲解高压环境下物质性质的变化,激发大对科学的兴趣

未来展望:怀揣热忱,逐梦科研

苏柔琼感恩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提供的良好科研平台与学术资源,也感谢袁亦方导师的悉心指导。对她而言,国家奖学金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她科研付出的肯定,以及对青年科研人的期许未来,她将继续深耕凝聚态高压物理领域,以严谨的科研态度、饱满的探索热情,在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中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为凝聚态物理领域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指导老师:袁亦方,郑州大学物理学院老师




Copyright © 量子材料与量子能源课题组

课程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 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