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发表了题为“P-type conductive BaZrS3 thin film and its band gap tunning via Ruddlesden-Popper Ba3Zr2S7 and titanium alloying”的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韩炎兵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刘莹研究员和史志锋教授,郑州大学为第一单位。
近些年,钙钛矿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质,在基础研究和光电器件应用领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铅卤钙钛矿潜在的稳定性和毒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硫化物钙钛矿,具有更高的热/湿度/光照稳定性,且光电性能优异,具有较大潜力应用于光电领域,其研究方兴未艾。然而,相较于铅卤钙钛矿中方便快捷的制备方法,当前缺少对于硫化物钙钛矿的高效制备策略,进一步限制了对其基本物理特性的认识。
本工作首先,自主制备了BaZrS3,BaTiS3,BaS等硫化物靶材,基于“磁控溅射-重结晶”等方法,制备系列硫化物钙钛矿薄膜。其次,形成Ba空位在BaZrS3薄膜中实现p型导电,根据ES-VRH物理模型,分析p型导电的浅受主态,为将来p-n结等电子器件做准备;然后,通过共溅射制备二维Ruddlesden-Popper相Ba3Zr2S7和Ba2ZrS4等,拓展其结构维度和物相,丰富其物理光电特性;最后,借助非平衡条件形成BaZr1-xTixS3纯相合金,实现了禁带宽度从2.2 eV至1.5 eV的调控,根据Shockley − Queisser极限理论,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太阳能电池效率。
此外,研究团队还基于上述方法申请了多项专利,目前已获批的国家发明专利包括:“一种高迁移率p型SrHfS3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一种Ba3Zr2S7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钙钛矿结构BaZrS3块体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形成了良好的专利布局。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