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课题组在有机-无机杂化锑基卤化物LED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ailor-Made Host–Guest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Antimony Halide Enables Efficient Light-Emitting Diode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褚伟红,通讯作者为马壮壮助理研究员和史志锋教授,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为第一单位。
有机–无机杂化锑卤化物因具有合成方法简易、结构可调节性强、高量子产率等优势,成为新型溶液法LED领域理想的候选发光材料之一。然而,由于锑卤化物发光层中存在着严重的非辐射复合以及较差的电荷传输等问题,导致基于该材料体系的LED性能还未达到商业应用的要求。

鉴于此,课题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定制化主客体结构策略来同时优化发光层的发光性能和电学性能。首先采用气相扩散溶液法制备出(Ph4P)2SbCl5单晶材料,其具有高达96.8%的荧光量子产率和优异的环境稳定性。通过理论计算和光学测试,证明了高效发光来自零维电子结构的强量子限域效应。进一步设计35DCzPPy-(Ph4P)2SbCl5主客体发光结构,研制出外量子效率为6.47%、亮度为6689 cd m−2的高效锑卤化物LED,并展示出900 mm2大面积均匀发光。研究表明,35DCzPPy主体与(Ph4P)2SbCl5客体之间形成Type-I能级对齐,实现高效的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并且具有离域分子轨道35DCzPPy提升了发光层的电学性能,平衡了器件中的电荷传输/注入。该工作为高效稳定锑卤化物LED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1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