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郑州大学正式开设荷球课的第十个年头。
2005年8月25日,郑州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开设荷球课的高校。2008年郑州大学首次在体育系本科生中开设荷球运动普修课程,2009年首次在全国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荷球方向研究生及体育专业硕士荷球研究生,2011年率先在体育专业开设荷球专业课,2014年被授予中国荷球运动发展1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奖……十年间,郑大在荷球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创了诸多先河,目前是国内荷球训练、教学场地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功能最齐全、容量最大、设施最完备的荷球训练基地,以优秀的硬件条件数次承接国家队集训任务。这是郑州大学荷球的十年发展轨迹。
2015年也是郑州大学体育系马襄城老师开始荷球教学的第十个年头。
马襄城,郑州大学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荷球专项教师。现任亚洲荷球联合会委员、中国荷球国家队教练、中国荷球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多次带领中国国家荷球队获得国际级奖励,带领郑州大学荷球队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2005年4月,马老师参加了全国第一期荷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同年暑假系统编写了荷球课件并在郑大正式开课教授荷球课……2014年被授予中国荷球运动发展1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奖”。这是马襄城老师近10年体育教学生涯的轨迹。
这十年都是两者辉煌发展的黄金十年,一位教师与一个高校特色课程的发展轨迹完美契合。而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十年前的初春,他与荷球的一个开始
2005年4月,马襄城老师奔赴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期荷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这是他与荷球的第一次“邂逅”,而对荷球的深入了解却在同年暑假。
2005年暑假,他放弃原先的休息时间,只要一有空就坐下来琢磨荷球。然而当时距荷球正式传入中国的时间只有1年左右,与荷球相关的资料很少,关于荷球规则的资料只有香港传过来的薄薄十多页A4纸。为了更透彻地了解荷球,他坚持每天学习荷球比赛规则,观看荷球录像达12个小时以上。“当时有关荷球的文字写得太抽象,我就一边看录像,一边琢磨规则。暂停,播放,重放……录像带被我倒来倒去看了好多遍。”马老师回忆说。终于,他利用暑假时间研制出一套完备的荷球教学课件,这套课件集荷球发展史、规则、教学、训练于一体。2006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荷球分会指定为全国荷球培训的教学课件。
2005年8月25日,郑州大学荷球课正式开课,后又率先在全国开设了普通大学生荷球选修课。2005年至今,郑州大学先后有4000多名学生通过选修这门荷球课,亲身了解了这项运动。
2005年是马老师与荷球结缘的一年,这一年也是郑州大学学生了解荷球的开始。十年,弹指间,能记录这十年的不仅仅是获得的荣誉,还有日日夜夜的操劳。
十年间不断发力,推动荷球事业快速发展
前些年马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为了方便出早操和下午的训练,他工作日就住在学校。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和腰间盘突出的马老师长年住在体育馆的硬板床上。“患脊柱炎的人不适合睡硬板床,我每到睡觉的时候都侧着睡,也不敢翻身,稍微一折腾睡意就没了。”马老师说。尽管病痛不断地侵扰着马老师,他依旧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为学生开门晨训,下午进行两三小个时的集训。即便在寒暑假,也不曾中断过。
为了保证郑大荷球队的竞争实力,马老师带着荷球队员在寒暑假一天三练。队员们在训练场上不断地跑动、防守、投篮,马老师在一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暑假,天气特别热,人站在训练馆里不动都能淌汗,训练的时候队员们一天能喝好几桶水,为了防止队员们中暑,马老师经常给他们带来新鲜的水果,并备好防暑药品。
寒假,学校封校后便开始停止供暖,食堂也关门了,有时候训练得晚队员们吃饭就不大方便。这时,马老师就想办法给学生们做饭改善伙食。“我记得有一次马老师带着队员在办公室里涮火锅,热气腾腾的办公室里有说有笑,一下子就驱走了寒冷。”他的学生徐达说。
在马老师一丝不苟的训练指导下,郑州大学的荷球队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2008年12月,郑州大学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并获得冠军;在2009年12月“全国荷球锦标赛”上,郑州大学获得亚军;2011年11月,“世界荷球锦标赛”在中国绍兴开赛,郑州大学有三名队员代表中国队参赛,并获得第十一名的成绩,是目前我国参加此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马老师培养的学生中,一名毕业生晋级国际级裁判,成为我国第一位出国担任国际赛事的裁判,是唯一一位参加第九届世界荷球锦标赛的中国裁判,并多次担任全国荷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的裁判长。
在科研方面,马老师先后在《体育文化导刊》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参与《荷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我国荷球硕士生培养的前瞻性研究》等十余项课题。
为了推动荷球在全国高校的发展,马老师先后16次担任“全国荷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的主讲人,为国家培养1000多名教练员、裁判员。马老师把自己整理的电子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日历及教案拷贝给其他兄弟院校。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学校开设了荷球课。
十年后的今天,他与荷球的故事仍在继续
在郑州大学南体育馆的三楼,有两间不足十平米的办公室。一间办公室的门上挂着“亚洲荷球发展研究中心”的牌子,这块牌子在中国大陆上仅此一块,是目前世界唯一的荷球专业研究机构。而另一扇门上则写着“中国荷球培训基地”,在中国大陆上,同样的牌子只有两块,其中一块就在这里。而这两个外表看着不大显眼的房间就是马老师日常工作的办公室。
十年,马老师在推动荷球发展的道路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在谈及为何如此“痴迷”荷球时马老师说道:“看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我心里很焦急。”荷球作为一种趣味性、公平性较强的体育项目,马老师认为新引入的体育项目会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找块场地竖根杆就能玩,这样的运动很适合全民健身。”马老师说。
回顾十年荷球教学的经验,马老师的心得就是常总结常思考。每次上完课或者是训练完学生,马老师都会反思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前我训练学生的时候会在训练最后让学生看比赛录像,但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现在就改在训练前看。”马老师说。
马老师已从教三十年,从开始接触荷球后的十年里,他认为自己一直在发力,没有放弃过每一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十年前,马老师对于荷球干劲满满,而十年后的今天他依旧干劲很足。
50多岁的马老师没有打算放慢自己的脚步,他给自己的定了一个目——出一本荷球“百科全书”。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他希望自己能带领郑州大学荷球队在全国荷球锦标赛上拿一次冠军。并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为荷球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马老师用十年的时间在竞技与科研上推动郑大乃至中国荷球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一件事做了十年,十年专做一件事。郑大荷球十年发展的轨迹与马老师人生中的十年的契合绝非偶然,这是必然,而这一轨迹会继续重合走下去。(王颖 学生记者 徐杭燕)
相关链接:
荷球,起源于荷兰,是世界上唯一一项男女同场竞技的集体球类项目,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其外观与足球类似,但运动规则与篮球、手球更相像。它开展简单,主张男女共同拥有平等机会、条件参与,被称作“绅士运动”。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