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同时采用绿色化学手段研究开发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作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群教授课题组首次用化学方法制备了高质量二维异质结材料,突破了异质结结构的传统制备思路和方法,并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通过模拟计算阐明了这种新的制备模式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Fabr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Lateral Heterostructures of WS2/WO3.H2O Through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onolayer WS2”,近日以郑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2001年,许老师从德国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工作,回到母校郑州大学,也是从那时起她逐步在郑大建立起绿色化学研究团队。十五年过去了,这个原先只有许老师一人,现在发展成为若干老师带领,四个博士和三十多名硕士生组成的课题组,是一个怎样的团队呢?
科研是最大的向心力
夜幕早已降临,“绿色化学材料制备”实验室灯火通明,大家都还在实验室里或是埋头实验,或是阅读文献,或是分析数据、整理结果,偌大的实验室安静的只有敲打电脑键盘和摆弄器材的声音。这不是某天晚上的特殊情况,实验室的灯每晚都会亮到半夜。
这样的一个团队,吸引了许多怀有科研梦想的学子慕名而来。
福建华侨大学本科毕业的徐涛正是听闻学姐的介绍,不远千里来到郑大。他说:“早就听说许老师这里学术氛围一流,所以考研就是奔着这儿来的!”还有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张建民、浙江理工大学的闫波……等等,他们来自四面八方,都成为了许老师的硕士生;来自武汉大学的杜丽娜,她现在是许老师的博士生,还有郑大自身培养的王明环、王旭哲、任玉美等博士,他们在本科、硕士期间就被许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授课内容吸引,励志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他们正在付出艰辛和汗水,同时也收获着成长和喜悦。
还有那些已经走出实验室的学生,他们从这里展翅高飞,但依然牵挂着这里。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做博士后的岳军,离开实验室的第一封邮件告诉许老师“无论到哪里, 我都不会忘记在实验室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 是您把我引入科研领域, 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理和价值, 以及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更不会忘记您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我将在未来的科研领域中努力拼搏。”
正是实验室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着优秀的他们,同时拼搏向上的他们也让实验室更加富有吸引力。
拼搏是团队的灵魂
“带着一群对科研有激情的学生,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在许老师眼中是一种满足。她除了感谢学校的支持外,也感谢学生的信任、陪伴和拼搏。
科学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智,周鹏赏是让许老师既骄傲又感激的许多学生之一,她和许老师一起为了揭示一个新的实验现象,对实验设计反复推倒重来、反复验证实验结果,连续两年都是大年三十才离开实验室,平日更是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虽然最终发表的研究成果只有她们工作量的百分之一,但她们却感到深深的满足。
这里许老师向我们解释:每一个数据的得出需要很多组重复的对比实验,周鹏赏会一组一组耐心不厌其烦的去做,力求得到最准确的实验结果。她的韧性、不怕苦的精神很有代表性。
“这是一个拼搏而又有活力的团队”,许老师这样评价。硕士生齐宇航不仅科研做得好,以他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被英国《化学通讯》发表并在封面重点报道,同时他还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当问到他是如何既不耽误训练比赛又能做好科研工作时,他的回答让人惊讶,他说他许多时候会在实验室夜晚加班来保证科研进度,经常时至深夜甚至半夜一两点还会就实验设计、研究内容或论文修改给许老师发邮件,却没想到往往能及时收到老师的回复。
在学生的眼里,许老师正是那个最拼搏的团队成员。
“这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断传承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到榜样,许老师提及今年刚毕业的12级硕士生王楠,他经常为了一个实验结果,设计和实施七八组对比实验,直到获得最令人信服的结果;通宵达旦地在实验室工作,对王楠来讲是常事,也带动和激励了团队中的师弟师妹。“不仅仅是王楠,一届届的学生都是这样,他们在这里成长,从这里远航,沉淀下的是拼搏精神,是不断传承的团队灵魂”。
学生眼中的许老师
“许老师是一个女强人”,问起许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博士生王旭哲立马说道。在学生眼中,她就是工作家庭都能很好的兼顾,对待工作富有激情,团队中每个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研究课题和研究阶段她都能了如指掌,半夜回复邮件、打电话讨论实验结果是常态。
讨论科研时严肃认真,但在私下许老师也会和学生们聊天谈笑,说说心里话。只要有学生平时提到的家里的情况,她都能记得很清楚,谁有什么事儿,她都真诚地关心帮助。
在学生心里,堪称楷模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强人”。团队成员任玉美、齐宇航说,在实验室许老师从来都是比学生到得更早、走得更晚,从来没有节假日和周末。春节临近,哪怕他们回家得再晚,临近大年三十,也总能在实验室找到许老师,许老师以自己的榜样力量和人格力量引导他们迎接挑战、激发潜能。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标杆站得越高,学生所能感受到的奋斗空间就越大,潜能和活力的激发就越充分。 “教师的成就感不单单在于自己的成果,更在于学生的成就”,许老师说。这或许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
谈及未来,许老师简单而富有意味地说了八个字:追求理想,执着前行。(学生记者 缪旭磊 王舒子 撰稿)
许群教授和学生们在实验室进行研究
许群教授带领学生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