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河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E-mail:gss2023@zzu.edu.cn
2022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经济学博士,博士导师为国际知名经济地理学者曾刚教授。主要关注企业/区域绿色创新及网络、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掌握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熟练运用ArcGIS、Stata、SPSS、CiteSpace、GeoDa、Social Network Analysis等数据处理软件和方法。多篇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专家。
从事的相关活动及取得的成果如下:
(1)发表论文
[1] 陈鹏鑫,曾刚,胡浩,何金廖,葛世帅.国家高新区研发人员集聚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子探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3,32(01):80-91.
[2] 葛世帅,曾刚,杨阳,苏灿,陈鹏鑫.基于DEA-Malmquist和Tobit模型的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绩效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31(04):738-749.
[3] 杨阳,曾刚,葛世帅,郝均.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22,42(03):10-21.
[4] Yang Y, Ge S, Cao X, Zeng G.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novation systems: evidence from Chongming eco-island, China[J]. Land,2022,11(11),1909.
[5] 葛世帅,曾刚,胡浩,曹贤忠.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01):1-10.
[6] 葛世帅,曾刚,杨阳,胡浩.黄河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关系及空间特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1):87-102.
[7] Tian H, Qin Y, Niu Z, Li W, Ge S. Summer maize mapping by compositing time series sentinel-1A imagery based on crop growth cycles[J]. Journal of the Indian Society of Remote Sensing,2021,49(11):2863-2874.
[8] 葛世帅, 曾刚, 杨阳, 苏灿. 生态文明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研究[J]. 中国城市研究,2021(17):33-49.
[9] 杨阳, 曾刚, 葛世帅, 陈鹏鑫, 郝均. 农业产业集群的绿色创新发展路径[J]. 中国城市研究,2021(17):135-152.
[10] 王永久,田海峰,夏浩铭,葛世帅.黄河花园口至柳园口段河道变迁遥感监测[J].人民黄河,2020,42(S2):61-63.
[11] 葛世帅,曾刚. 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特征分析[C]//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135.
[12] 胥亚男,李二玲,葛世帅,高更和.工业发达山区县农业种植的专业化转型——以巩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11):146-153.
(2)参编著作
[1] 王祥荣, 谢玉静, 方雷, 等. 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2.(编委会核心成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700)成果)
[2] 刘举科, 孙伟平, 胡文臻, 曾刚, 等.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8)[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编委会核心成员)
[3] 刘举科, 孙伟平, 胡文臻, 曾刚, 等.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9)[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编委会核心成员)
[4] 刘举科, 孙伟平, 胡文臻, 曾刚, 等.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20)[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编委会核心成员)
[5] 孙伟平, 曾刚, 石庆玲, 等. 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2018)[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编委)
[6] 孙伟平, 曾刚, 石庆玲, 等. 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2019)[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编委)
[7] 曾刚, 王丰龙.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7)研究报告[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编委)
[8] 曾刚, 王丰龙, 滕堂伟, 等.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研究报告[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编委)
[9] 曾刚, 王丰龙, 滕堂伟, 等.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9)研究报告[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编委)
[10] 联合国人居署, 国际展览局, 上海市政府. 上海手册 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2019年度报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9.(核心编写人员,中/英文双版)
(3)新闻报道
[1] 澎湃新闻/新浪财经:长三角议事厅|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能力:东高西低(葛世帅 杨阳 陈鹏鑫 曾刚,2021-01-21)
[2] 澎湃新闻:长三角议事厅|长江经济带110城谁进,谁退(曾刚 胡森林 葛世帅 杨阳,2019-12-05)
(4)课题项目
[1]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国家级:2016YFC0502700)子课题“长三角区域生态系统评价、健康诊断与监管技术”(2016YFC0502701)研究,担任课题秘书,主要研究成员
[2]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农业技术创新网络驱动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2024-ZZJH-137),主持人,在研
[3]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策研究(212400410002),第二参与人,已结项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地域空间结构研究”的申请和研究
[5]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省级:12NA020):土地流转中务工、务农家庭收入均衡模型的社会调查——基于开封市调研数据实证,主持人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江经济带城际协同创新的格局、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国家级:17JJD790006),主要研究成员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化工业创新网络合作机制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国家级:41771143),主要研究成员
[8]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研项目“新时代轨道交通公共文化体系研究”,担任课题秘书,主要研究成员
[9]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公共支出政策减贫及减贫机制创新研究”(国家级,41571125),主要研究成员
[10]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黄河流域农业创新体系演进及农业文明的传承研究”(国家级,15JJDZONGHE008),主要研究成员
[11]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机构共研课题“宜宾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课题”,担任课题秘书,主要研究成员
[12] 上海展望计划公益促进中心“乡村振兴中欧合作项目实施”研究课题,担任课题秘书,主要研究成员
[13]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共研项目《裕安区产业发展研究》,主要研究成员
[14]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共研项目《六安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主要研究成员
[15] 《郑州市管城区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5》,担任课题秘书,主要研究成员
[16] 《江门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担任课题秘书,主要研究成员
[17] 《开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担任课题秘书,主要研究成员
[18] 《兰考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担任课题秘书,主要研究成员
[19] 《兰考县“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规划》,担任课题秘书,主要研究成员
(5)参会报告
[1] 2016年,在第十五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作题为《从农业创新视角看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历史演进》的学术报告
[2] 2019年,在“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作题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特征分析》的学术报告
[3] 2020年,在“黄河流域人地耦合与人居环境研讨会”,作题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度及空间特征分析》的学术报告
[4] 2020年,在河南省地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作题为《黄河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关系及空间特征研究》的学术报告
[5] 2023年,在中国地理学会“2023年全国人文地理学大会”,作题为《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时空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的学术报告
[6] 2023年,在“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作题为《黄河流域创新网络时空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的学术报告
[7] 2023年,在国际会议“The 3rd Workshop of Asian Young Geographers”,作题为《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Innovation Network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的学术报告
[8] 2023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3)”,作题为《黄河流域创新网络时空演化及环境效应》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