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10日,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老子学院)承办的“分析的与思辨的哲学之对话”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会2021年会议于郑州大学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山西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郑州大学哲学学院师生近40人参加了会议。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中江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江怡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张志伟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尚杰研究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韩震教授,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首席特聘教授王路,外哲史学会和现外学会的常务理事代表,以及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詹文杰主持。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首先致辞,他代表郑州大学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刘校长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新时代文化建设领域的重中之重,哲学学科的发展对于建设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刘校长还回顾了郑州大学建校历史,展望了郑州大学未来建设蓝图,表达了对建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型哲学学院的期待。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中江教授在致辞中提出,哲学学院要着眼于国内哲学发展现状与世界哲学发展趋势,通过搭建骨干专家与青年才俊的多层次人才结构来优化学科生态布局,并且要成立面向前沿、面向时代的学科群,打造跨学科多领域的高端研究平台,力争办出特色,办出高度。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江怡教授在致辞中对郑州大学、郑大哲学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郑州大学哲学学院师生为这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的召开付出了努力,保障了会议的顺利举办。江怡教授同时对郑州大学哲学学院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表达了良好祝愿。
开幕式结束后,随即召开“分析的与思辨的哲学之对话”学术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主持第一场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做了题为“心灵与世界——兼论《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经验概念”的报告。在报告中张志伟教授谈到,自笛卡尔以来近代哲学确立了心物二元论的传统,康德在继承此传统的基础上对此做出来自己的修正,并确立了自己的认识论纲领。张志伟教授着重探讨了《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于“经验”概念的更新,并由此将传统的心物二元论变成了“直观”与“概念”的二元论,从此角度出发,将“心灵—所予—世界”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了“心灵—经验世界—世界本身”的模式,从而启示人们进一步思考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在由上海交通大学陈嘉明教授主持的第二场学术报告中,山西大学江怡教授进行了题为“如何超越分析的与思辨的哲学之争——以王浩对分析哲学的批评为例”的学术报告。江怡教授首先从“分析的”与“思辨的”方法争论之背景谈起,具体阐述了“超越”概念本身包含的主要内容,即批判性、不确定性、分析性等。接着江怡教授就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着手讨论了分析哲学家们的一些基本思想,最后结合王浩的著作,对分析哲学进行了元哲学的思考,包括对预设的哲学考察、分析哲学与思辨哲学在目标设定上的差异、科学的方法与非科学的方法之间的区别等。
第三场学术报告在南京大学张荣教授的主持下,郑州大学王路教授以《论句子图式的意义》为题做学术报告。他谈到,在分析哲学家们看来,人们关于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那么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则有望达到对于世界的认识。基于此,有必要区分清楚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而句子图式正满足这一需求。
第四场学术报告由西南大学陶林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詹文杰副研究员做了题为“亚里士多德《后分析篇》中的知识论”的发言。从整体解读《后分析篇》的文本出发,詹文杰重点研究了亚里士多德对于证明性知识的基本前提的讨论。他认为,把握到初始原理的认知品质是“理性洞见”(nous),它与“非证明性知识”并无不同;“理性洞见”不是如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属于非命题性的认知形式,相反,它根本上是一种命题性的断真方式;此外,“理性洞见”也不是脱离经验性认识的理性直观,而是在感知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过程被把握到的,它尤其是关于构成任意一门科学辖域之主题的诸本质之定义的把握。
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吉林大学李大强教授、南开大学李国山教授和武汉大学苏德超教授分别对上述四场学术报告进行精彩点评,并提出问题。与会代表就报告和点评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的第五场是两学会常务理事会议,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韩震教授主持。与会的常务理事们围绕外国哲学学科建设、《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现代西方哲学分卷有关词条的编写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在闭幕式上,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张志伟教授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尚杰研究员分别对此次会议做了总结,认为“分析的”和“思辨的”哲学之间的对话是必要的,而我们汉语学界在看待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此外,两位理事长还表示今后仍将组织类似的小型研讨会,讨论一些前沿的、重大的问题。至此,“分析的与思辨的哲学之对话”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