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00:00
1、《中越文化交流史论》
刘志强著的《中越文化交流史论》于2013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共收入作者十六篇文章,以中越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同时包括有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以及研究占婆的论文。本文中的不少文章选题颇具新意,挖掘原始史料、小心求证,有说服力。该书的出版对我们了解中越文化交流史多有裨益,同时对占婆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性。(成思佳)
2、《缅甸国情报告(2011-2012)》
李晨阳主编的《缅甸国情报告(2011-2012)》于2013年4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分析了2010年以来缅甸在社会转型中求发展的总体情况和特点。第二部分是分报告,分别阐述了2010年以来缅甸的政治转型和中缅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缅甸经济在各个领域的新发展,还探讨了缅甸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和缅甸的替代种植与毒品问题。第三部分是附录,收录了1962-2011年的缅甸军人统治期间的大事记。(曹双)
3、《李鸿章与越南问题(1881-1886)》
王志强著《李鸿章与越南问题(1881-1886)》,于2013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南海研究丛书之一,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除绪论、结论和附录外,该书正文共有5章,依据中越汉文史料,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清朝末期李鸿章处理越南事务的相关问题,颇具参考价值。(成思佳)
4、《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东盟论坛论文集》
黄兴球、梁志明主编的《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东盟论坛论文集》2012年9月由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出版。“中国研究生东盟论坛”由广西民族大学发起召开的国内专门研讨东盟问题的学术论坛,每两年在全国各地轮流举办一次。论坛的宗旨是“培育东盟研究新秀,奖掖东盟研究新成果”。2012年12月,在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大学举办了首届论坛;2012年4月15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第二届论坛。此次出版的论文集分为四个篇目:东盟问题研究篇、东盟关系篇、南海问题篇和东盟国别研究篇。(通讯员)
5、《越南当代短篇小说选》
田小华主编《越南当代短篇小说选》,2012年11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取越南当代具影响力的作家和有代表性的作品,涉及越南老中青各年龄段、北中南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该书编译者将这些作品介绍给国内的读者,以此促进中越两国文学领域的交流,可以对广大读者了解当今的越南文化、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有所帮助。(宋晓森)
6、《王室后裔与叛乱者-越南莫氏家族与中国关系史研究》
牛军凯著《王室后裔与叛乱者-越南莫氏家族与中国关系史研究》于2012年11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该书是东南亚研究丛书之一,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通过研究十六世纪末越南莫朝灭亡后,莫氏家族建立的高平政权和后高平时期流亡中国的莫氏王室后裔与中国明清两朝近两百年的关系史,指出明清时期中越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但现实主义的、尊重实力派的务实政策是其核心。(成思佳)
7、《亚太研究论丛》第九辑
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编著的《亚太研究论丛》第九辑于2013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九辑由东北亚研究、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中亚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妇女问题研究、学术著作评介八个栏目组成。
东南亚栏目载文有: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中国影视作品在东南亚的传播(吴杰伟),菲律宾与辛亥革命(洪玉华),析19世纪缅甸人在泰国清迈地区的族群融合(杨国影),试析缅甸佛塔形制变化的象征意义(张哲)。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栏目载文有:华侨华人的公共外交与中国-印度尼西亚关系(梁立基),马来西亚华人的语言学习思考倾向与左右脑论(蔡炎标、周芳萍)。学术著作评介栏目载文有:丰富多样的宗教文化是东南亚多元文化的突出特征——《东南亚宗教与社会》代序(梁志明)。
8、《和平共处与中立主义——冷战时期中国与缅甸和平共处的成就与经验》
范宏伟博士著《和平共处与中立主义——冷战时期中国与缅甸和平共处的成就与经验》一书,2012年8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冷战国际史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是国内第一部对冷战时期中国与缅甸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该书正文内容共11章,从地缘政治关系着眼,运用较为丰富的史料,深入地探讨了冷战时期中缅关系的跌岩起伏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动因,颇具参考价值。(王琛)
9、《自乐书屋诗文》
周南京教授著译的《自乐书屋诗文》,为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丛书之四十八种,2013年5月由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本书是历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等学术兼职的周南京先生在八十寿辰前夕,将自己的赋诗作文汇集成册,付梓出版。该诗文集分为四个部分:诗集、杂文、译文、评论,并附周南京先生的著译系年。(通讯员)
10、《东盟发展报告(2012)》
黄兴球、庄国土主编的《东盟发展报告(2012)》于2012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组织全国的东盟研究专家联合研究、共同创作的连续性年度发展报告之卷首。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东盟地区在2011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的宏观分析,认为东盟在2011年的一体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地区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上都做出了成绩。第二部分是东盟十国的年度报告,分析了各国建设的成绩,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第三部分是附录,就2011年广西与东盟的关系做了分析并提出建议。(成思佳)
1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统制》
毕世鸿著的《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统制》于2012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东南亚实施的经济统制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学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工具,在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生、发展、消亡的视角下,宏观论述与个案分析结合,旨在系统考察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经济统制的政策方针、组织体系、方法手段和实施效果,阐明这一统制的特点、本质、作用以及影响。这些观点立论有据,不乏新意,深化了有关这一专题的探讨。(曹双)
12、《东南亚古代史》
梁志明、李谋、杨保筠主编的《东南亚古代史:上古至16世纪初》于2013年3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从远古至16世纪初叶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地区史。
《东南亚古代史》既有对地区历史发展的综合性整体论述,又有对各主要国家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具体分析与专题讨论;既有对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又有对古代东南亚国家各民族宗教文化的阐述。在梳理东南亚历史发展脉络之余,该书还对东南亚诸王国兴衰的历史经验做了一些归纳和总结,并对若干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给予了适当的评价。(成思佳)
13、《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公共外交》
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察哈尔学会主编,柯银斌,包茂红执行主编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公共外交》,2012年1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韩方明主编的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之一,收录的数篇论文主要有:在缅泰印从事公共外交的经历和体会(程瑞声),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翟崑),试分析中国对老挝的公共外交发展状况(刘玥),现代中缅教育方面的往来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李谋),佛教与中国公共外交:以东南亚国家为例(黄云静),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公共外交(梁立基),贝叶文化与中国——东南亚“和谐周边”的构建(谢念亲),从越南快讯网涉华报道反映的“中国形象”管窥对越公共外交成效(兰强),试论苏哈托对中国的认知(张旭东),日本对大湄公河此区域的公共外交(赵姝岚)和“中国东南亚关系与公共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杨国影)等。(通讯员)
14、《海洋史研究》第四辑
李庆新主编的《海洋史研究》第四辑于2012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辑收入有专题论文和学术述评两部分,有关东南亚的主题论文有:从考古发现看史前北部湾土著的海洋生活(冯孟钦),考古与历史视野下史前北部湾的纺织工艺(朱迪思·卡梅伦),早期北部湾地区的汉代玻璃器皿(碧姬·博雷尔),置在东南半岛的唐朝行政区——安南都护府及其正州县建置沿革考述(郭声波),碑铭所见南海诸国之明代移民(苏尔梦)。学术述评有:10-14世纪中国与马来地区的贸易和外交评介(杨芹),“亚洲海峡:功能与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邹震),越南史研究的新视野-“越南阮氏王朝(1558-1885)”学术研讨会暨“越南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综述(王潞),介绍了当下国际海洋史学研究新成果和前沿动态。该书反映了海洋史研究的新视角,值得一读。(通讯员)
15、《东盟研究(2011)》
黄兴球、庄国土主编的《东盟研究(2011)》于2012年12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教育部区域与国别(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试验(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和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联合编辑。该书是对东盟这个区域组织本身和东盟十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分为一体化追踪、热点分析、区域合作、华人华侨、语言文化和中国学界6个专栏。这些专栏的设立,基本涉及了东盟的方方面面,对于欲了解东盟、研究东盟的读者是有益的。(成思佳)
16、《越南报告:2012-2013》
浙江工业大学越南研究中心《越南报告:2012-2013》于2013年6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古小松主编,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报告,反映和研究2012年越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下一年度的前景预测;第二部分为部门行业报告;第三部分为地区发展报告,分析越南河内市、胡志明市和中越边境地区的发展情况;第四部分为专题报告,考察分析越南的军事和海洋动态;第五部分为实用指南。(成思佳)
17、《中越关系两千年》
文庄教授著《中越关系两千年》于2013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以史话的形式简要地勾勒中越两国较为突出的历史事件,重温中越两个民族、两个国家之间源远流长的传统友好关系。古代部分主要依据我国古史中有关记载和可信的越南史籍,去繁就简,去伪存真;近现代部分主要依据已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个人的认识,去粗补精,补阙拾遗。该书的出版对我们了解从古至今中越关系演变的概貌很有帮助。(成思佳)
18、《东南亚史》
澳大利亚米尔顿·奥斯本著,郭继光译的《东南亚史》(第九版)于20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分为十五章,包括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地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满足各界读者了解东南亚地区历史的需要。(曹双)
19、《援越援老抗美见闻》再版
马金案编著《援越援老抗美见闻》一书,2013年8月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再版。该书初版于2007年7月,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及赠送部分读者,深受研究人员和广大读者欢迎,不到1年即销售和赠送告罄。
作者马金案作为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援越援老抗美见闻》研究人员、编辑。曾于1967年4月至1972年8月先后参加援越援老抗美斗争,1972年9月至今先后在昆明军区政治部外文编译室和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东南亚纵横》编辑部从事翻译和东南亚问题研究工作。作者根据自己的亲历和多年从事东南亚研究收集到的资料,从2000年起开始编著《援越援老抗美见闻》一书。
援越援老抗美斗争当面曾经秘密进行,一些记载现已解密。几十年已经过去,但国人还没有忘记曾经为这两场斗争做过重要贡献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好儿女。由于经费有限,该书第一次出版数量有限,没有满足读者特别是曾经参加过这两场斗争的战友们的需求,他们一再要求再版,由于得到一位广西籍民营企业家黄明星的大力支持,作者又重新收集有关资料,经过1年多的努力,终于再次补充修改了第一版,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全书内容丰富,长达500多页,分为上篇:援越抗美;下篇:援老抗美;最后附录资料。主要内容有:1、作者通过亲历的援越援老抗美斗争所见所闻,以及收集到我国有关部门和曾经参加过这两场援外斗争的领导和人员及权威人士提供的公开资料,基本记叙了我国及军队援越援老抗美斗争的概况;2、记叙了我军在援越援老抗美斗争中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一不怕苦,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特别是如何在东南亚热带丛林中的生活及作战经验教训;3、记叙了我军在两场援外斗争中与越南和老挝人民建立的深厚情谊,感人肺腑;4、披露了作者亲历战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5、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这两场援外抗美斗争的真实情况,作者还记叙了与每一个故事相关的背景资料并阐述作者的一些看法;6、作者是一位外语工作者,比较详细地谈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体会,并收录了今年越南语与汉语互译的新词汇;7、最后还附录越南和老挝1964年至1975年抗美斗争和中越、中老关系大事记,援越援老抗美部队烈士花名册及战地图片。
作者以此书奉献给那些经历援越援老抗美战争的最可爱的人,献给曾经为援越援老抗美战争的胜利的人们以及所有为中越中老友谊做出贡献的人们,献给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作为东南亚问题研究人员记叙的战地情况的著述,作者采用记叙和研究的方法写作,书中资料翔实,很有研究参考价值,可读性强。(纵横)
20、《越南概论》
该书由兰强、徐方宇、李华杰编著,2012年12月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是《东南亚研究》丛书之一,“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书对越南的自然地理、历史简况、民族与风俗、宗教信仰、文学历史、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政治制度、国民经济、军事与国防、对外关系和中越友好关系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为了解越南基本国情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成思佳)
21、《越南国情报告》
广西社会科学院编《越南国情报告》,2013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研究报告,较为全面地反映和研究2012年越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发展和下一年的预测;第二部分为越南2012-2013年度的发展分析报告;第三部分为综合资料,包括越南概况、2012年越南及中越关系大事记、有关重要文献、越南经济社会统计资料、2012年中国国内有关越南问题的专著、博士和硕士论文名录、中国高等院校越南语专业2012年招生和2013年毕业情况以及越语新词汉译。作为越南蓝皮书系列的最新版,该书为了解越南新情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宋晓森)
22、《公案簿》(第11辑)
该书由聂德宁、吴凤斌、包乐史校注,2012年3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为《公案簿》原档第17册,自1865年12月30日,至1868年12月1日。其中包括吧城首任玛腰唐人陈永元退位时移交的公堂物品及文件清单;吧城第二任唐人玛腰陈睿哲就职措施;一些有关吧城唐人穷困潦倒的典型案例等。该书所载录的档案资料,对华侨华人史研究非常有价值。(通讯员)
23、《中国云南与越南的青铜文明》
李昆声、陈果著《中国云南与越南的青铜文明》一书于2013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对中国云南与越南青铜时代文化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作者以早期文明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为主线,对中国云南及越南青铜时代的各文化进行了考古学的区分及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各文化类型的特征、年代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该书还对中国云南与越南青铜文化起源的年代及生计模式、宗教祭祀礼仪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就中国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与越南青铜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为中国西南及中南半岛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成思佳)
24、《东南亚概论》
祁广谋、钟智翔主编的《东南亚概论》于2013年5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该书是钟智翔教授主持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东南亚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全书分为东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科技、政治、经济、国防与军事、外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东盟等专题展开叙述。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东南亚的基本情况,颇有参考价值。(成思佳)
25、贺《< 金云翘传>翻译与研究》出版
“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玉瓮开新酒,金刀斫细鳞。念念二三月,桃李一般春。”14世纪越南胡朝皇帝的这首诗高度概括了古代中越两国的文化关系。自然,越南的古典文学也不无例外地受到中国文学、文化的侵淫,诗中所云:“玉瓮开新酒,金刀斫细鳞”,虽发凡中国明清小说,而于越南古典文学却更显现其独具匠心之处。
《金云翘传》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越南诗人阮攸的一部传世之作,《金云翘传》在越南国内外的享誉已远远超过其蓝本小说在中国的影响。这令我不禁想起《晏子春秋》中的一段文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具体到中国和越南的《金云翘传》来说,其“水土”异在何处?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中越两国学者都很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对阮攸《金云翘传》的翻译与研究更凸显其具有必“得其门而入”的重要意义。
然而,要将阮攸的这部高浓度地融汇中、越文化精华,长达3254行的诗歌体名著翻译成中文,并且要达到即忠实于原著的内涵和风格,又易于为译文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其难度可想而知。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有学者对阮攸《金云翘传》进行了翻译,但由于语言及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有一个为中、越学界都较为认可的“理想”译本。
北京大学赵玉兰教授多年从事越南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在对阮攸《金云翘传》的研究过程中,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查阅、考证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专程赴越南,对阮攸故里和越南喃汉研究院进行访问,搜集资料,为翻译这部名著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谓“十年磨一剑”。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东南亚古典文学的翻译与研究”课题之一(越南卷),《< 金云翘传>翻译与研究》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不仅为中国读者阅读和欣赏越南古典文学推介一部佳作,更以其对译文的字斟句酌,力求最大限度再现原作风貌的严谨精神为中国大陆、台湾学界对阮攸的《金云翘传》提供了一个可信的译本。该书的出版不仅为中越文学的比较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代中越文化交流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可喜可贺!
笔者有幸第一时间获得此书。至今虽然只粗略地读了一遍,但已让我体会到范文澜先生的一句名言,“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之深刻含义。欣喜之余,就以赵玉兰教授所译《金云翘传》之开篇诗句来结束我的这篇短文:百年人生途未央,才命偏作两相妨。历经一场沧桑变,所见之事甚堪伤。彼啬斯丰不足奇,天妒红颜成惯常。……(刘志强)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分中心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邮编:450001© 2015-2020 Zhengzhou Une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