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学院简介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9年9月,与信息工程学院合署。根据郑州大学一流建设需要,2021年10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独立设置,设立中共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委员会,同时软件学院并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以下简称“超算中心”)党组织关系划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管理。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创立是郑州大学积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河南发展急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各级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凝结了几代郑大计算机人求是担当、负重前行、团结努力、接续奋斗的汗水和心血。

学院的相关学科专业始于1956年8月原郑州大学建校初始设立的三个系之一的数学系相关学科方向和1985年原郑州工业大学电机系成立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由当时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对口援建高校抽调的优秀师资扎根河南创建,持续建设发展至今。在前期基础上,原郑州大学1972年挂靠数学系正式成立计算技术专业,是河南省最早建设的计算机类专业。此后,1984年原郑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从数学系分出成立计算机科学系,1991年原黄河大学计算机相关学科专业并入,1993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1996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原郑州工业大学),1999年原郑州大学计算中心并入,2001年1月原郑州工业大学计算机及自动化系计算机专业并入,2002年6月北校区计算中心、东校区计算中心并入,2002年9月成立郑州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南校区办学),2003年获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共35所),2004年9月成立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北校区办学),200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将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调整为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建设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获批成为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1年获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交叉学科博士点(河南省唯一的人工智能学科博士点),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河南省重点学科。

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学科建设和办学发展,滋兰树蕙、桃李芬芳,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深受社会广泛好评的优秀人才,数万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信息赋能中坚力量,涌现出被誉为计算机视频检索“开山鼻祖”的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宏江、位居Top 1000全球顶尖计算机科学家华人首位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韩家炜、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特聘专家王献昌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形成独具特色的“CSAI豫军”郑大品牌。

学院与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合署一体化建设、师资人才相互双聘共享。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现有教职工302人,包括陈国良院士、邬江兴院士、王恩东院士、樊会涛院士、彭寿院士等领军科学家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6人(含讲席教授等柔性引进岗位),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193人,形成了多个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实现“院士运筹帷幄+国家人才具体指挥+青年骨干冲锋陷阵”的有组织科研大团队。近年来,学院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和企业委托重大横向120余项,“十三五”期间获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3亿元,取得了一批重要标志性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学院学科力量雄厚,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等3个学科,其中计算机学科ESI学科排名进入世界前1%(河南省计算机学科中唯一);具有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和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交通运输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计算机技术为国家专业硕士学位综合改革试点领域;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人工智能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等4个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学院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橡塑模具CAE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建)、海信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建)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河南省大数据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共建)等一批省部级平台,作为重要学科力量积极支撑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并与中科曙光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一批服务产业的高水平校企联合实验室(研究院)。

学院依托雄厚的学科力量与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高端平台为依托、以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为“横梁”、以专业(系)为“纵轴”的“π”型科教融合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支撑了知识体系、组织体系、平台体系“三位一体”的有组织科教融合。培养信息学科堪当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始终是学院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使命。学院目前在校学生3083人,其中本科生2134人、硕士生843人、博士生106人。学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培养,依托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和高水平科研平台与团队支撑,建有智能机器人、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电子设计、信息安全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学生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300余项,在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多次获国际和国家级大奖,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连年被评为郑州大学就业先进单位。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开放)办学,加强与海外、港澳台高校的合作交流,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共建中俄超算研究院,建有全校唯一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门机构—中德学院,每年出国交流学习及深造学生百余人以上,在中外合作办学及国际化教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重点推动“学科+超算中心”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流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科和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高水平软件工程学科,着力打造与平台、企业、政府共建共赢和引领河南创新生态的信息学科“人才特区”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学院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聚焦标志性成果产出,围绕平台建学科、重构学科壮平台,重塑重构以“智能与超算+”为特色的计算机学科群,持续优化谋国家之所想、应河南之所急、予产业之所需的学科布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重点建设高性能芯片及编译器、高性能计算应用、量子融合计算、虚拟现实与可视化等学科方向,为高性能计算产业的当前和未来发展,提供先进国产化“根技术”支撑和应用示范;软件工程学科重点建设以工业软件为主攻方向、以超算基础软件和科学软件为带动方向的“一体两翼”特色学科方向群,为推动超算的工业与科学应用和算力资源产业化提供国产化软件生态支撑;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学科重点建设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基础理论、智能物流、工业智能与无人系统、智慧医疗、黄河数字孪生、城市大脑等方向,支撑超算平台服务河南“十大战略”和郑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重大交叉科学问题的汇聚研究。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元宇宙化而加速演进,在此过程中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等学科专业已经并将继续是全球范围顶尖人才最聚集、创新创业最活跃、科技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更为巨大和颠覆性影响。这是大势所趋,更是计算机学科群不同于传统学科而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强大驱动力,学院必将大有所为!

以前瞻三十年的格局视野锚定目标,

河南一定要有起高峰的研究型大学,  

郑大一定要有高水平的计算机学院,

我们一定也必然能建设好、更出彩,

感谢海内外同仁和各界的支持厚爱!



(注:以上数据截止到2022年3月)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 联系电话:0371-67783108

Copyright  School of Computer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ZZU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