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研动态
   首页   正文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发表多篇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 :2022-10-21    阅读次数 :

近日,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中心王尧河教授和尼克.莱蒙院士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溶瘤病毒治疗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

1.基于中心在溶瘤病毒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的多项研究成果和全球新进展,综述归纳溶瘤病毒靶向恶性实体肿瘤、重编辑肿瘤微环境增强抗肿瘤疗效的分子机制,为溶瘤病毒的开发和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论文发表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博士研究生王丽虹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巴兹癌症研究中心Louisa S Chard Dunmall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尧河教授为通讯作者。论文链接:Doi: 10.1136/jitc-2021-004167。

2.通过设计新型肿瘤细胞特异高表达启动子,并将其构建入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利用该AAV载体递送天花疫苗最强免疫原性肽编码基因B8R到肿瘤细胞中,发现可以激起小鼠体内存在的针对天花疫苗的免疫记忆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的生长减缓或者转移减少。该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therapy-Oncolytics》上,由尼克.莱蒙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曹杜鹃为第一作者,中心主任王尧河教授与基础医学院卢双双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1776)资助。论文链接:Doi: 10.1016/j.omto.2022.04.008。

3.首次发现转录活化因子ATF2能够与p53蛋白结合参与胃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反应,并证实通过整合分析ATF2表达与p53的基因状态能够用于胃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与预后评估,为胃癌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该成果发表于《Cell and Bioscience》上,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2383, U1704282)资助。硕士研究生许玲雪、王京京为共同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程振国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论文链接:Doi: 10.1186/s13578-022-00802-w。

4.发现携带抗肿瘤因子IL-21的溶瘤痘苗病毒在瘤内和静脉给药后,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大幅重塑了肿瘤免疫微环境,诱导产生了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了小鼠皮下和原位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延长了其生存期。更重要的是,该研究还揭示了在病毒治疗后,干细胞记忆T细胞显著上调,发挥了强大而持久的抗肿瘤活性。该论文发表于《Molecular therapy-Oncolytics》上,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支持(2019YFC1316101)。博士研究生孙逸杰为第一作者,王尧河教授与尼克·莱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DOI:https://doi.org/10.1016/j.omto.2022.05.008。

5.通过提出细菌辅助靶向溶瘤病毒(OVs)到肿瘤的概念,用脂质体包裹的溶瘤腺病毒(OAs)偶联到肿瘤归巢的大肠杆菌BL21上,能够显著增强机体抗肿瘤反应,这一自驱动微生物载体为溶瘤病毒的递送提供新的技术平台。该论文发表于《Nano Letters》上,资助课题为中国医科大学和郑州大学联合申请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C1316104),基础医学院程振国副教授为项目合作方。论文链接:Doi: 10.1021/acs.nanolett.2c00699。

以尼克.莱蒙院士和王尧河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基因与免疫治疗方向是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一流学科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本次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很强的转化潜能,下一步将推进成果临床转化,为肿瘤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帮助。

上一条:担当科技创新使命 支撑一流大学建设——郑大...
下一条:郑州大学2022年度获批38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