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原“双碳”会议

发布时间:2024/04/26 16:3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4月21日,由郑州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原“双碳”会议在焦作举行,能源环境领域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应邀作报告,共商能源低碳转型,共谋降碳减污协同增效。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孙菊生,民建省委主委梁留科,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局长夏兴,省科技厅副厅长何守法,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邵丰收,河南省科协副主席邓红军,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别荣海在致辞中表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郑州大学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核心使命、最高追求,在各位院士的长期指导支持下,在区域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和能源低碳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多视角多维度聚焦“双碳”战略进行深入交流讨论,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助力河南省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双达”,服务我省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了题为《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报告,指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能源,能源高质量发展应实现“可能三角”,即安全可靠、经济可行和绿色低碳。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逐步由以煤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是长远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郝吉明院士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与清洁能源行动:回顾与展望》报告中回顾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与煤炭的清洁利用的历程,指出“双碳”背景下,协同推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双碳目标实现,需要构建以基础研究为动力,以成果应用为导向的科技价值体系,突破跨区域、跨行业、跨介质复合污染治理的重大科技瓶颈,提升精准治污的效能张远航院士从当前形势、面临挑战重大需求三方面以《新格局下的大气环境科技》为题作了报告,回顾了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与控制的重大科技项目安排,指出目前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要以多污染物、多尺度跨圈层污染成因为主线,构建精细化治理的技术体系和产业化新的模式,来支持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和基本消除重污染。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朱法华,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清华大学教授、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银厂,许继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逢权,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瑞芹等分别围绕《科技支撑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科技赋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煤电清洁低碳发展历程及展望》《加快培育发展低碳新质生产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深度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大气污染精准溯源与科学管控》《新型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监测技术探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及新能源经济》等做了精彩分享

科技创新圆桌会议环节,张远航院士、柴发合研究员、张洁清主任、雷宪章院士、朱法华院士围绕“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深入交流研讨,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深度把脉、精准问诊,助力高水平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会前,举行了焦作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咨询会,为焦作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把脉问诊。会议还举行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监测点揭牌仪式。我校刘春太副校长参会并为监测点揭牌。


2005年以来,在唐孝炎院士、杜祥琬院士和张远航院士的长期指导支持下,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区域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能源环境影响研究和减排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为地方空气质量改善和低碳转型提供了科技支撑。第二届中原“双碳”会议由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筹备召开,学院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参会人员主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人员、重点企业人员、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协会等代表参会,现场参会300余人,21000余人线上收看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