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郑大故事”专题网站

故事报道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故事报道>>正文
郑大故事:能“工”巧手创佳绩 独具“匠”心稳前行——记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团队
来源:  日期:2020-10-22 13:17:18  点击:

 随着2020届毕业典礼的人潮逐渐散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王延壮美好的大学生活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首4年时光,令王延壮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的那个夏天:“参加金相技能大赛是宝贵的人生经历,暑假在实验室刻苦训练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上,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名本科生组成的参赛队伍从全国255支高校参赛队中脱颖而出,以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夺得最高荣誉——“徕卡流动杯”,取得历史性突破。自该项赛事举办以来,郑州大学连续8年包揽个人金奖,位列奖牌榜第一位,充分彰显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成效。

 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打造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擦亮全国“最大规模”人才培养的底色,多次在影响力大、含金量高的国际国内大学生竞赛中创造佳绩,在全国高校竞赛排行中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前30位。此次获得金相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就是人才培养质量“郑大标准”的一个缩影。

 勤学苦练,培养“工匠精神”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是材料类专业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项赛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金相技能及实验动手能力、培养静心专注的“工匠精神”。

 在王延壮眼里,“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凭借着对极致的追求,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上,王延壮荣获金牌,范亚强和刘文龙斩获银牌。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中,金相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2019年3月参加校赛前,范亚强才开始接触较为系统的金相技能训练,为了顺利通过初选,他卯足劲练习,课余时间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校赛有来自各年级的200多名选手参加,还有许多优秀的学长,作为初学者,我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为自己创造机会。”范亚强说。

 备赛期间,范亚强结识了师兄王延壮和刘文龙。他们早出晚归,经常在实验室忙到深夜。打磨金相时,手掌需用力持住试样,呈特定角度,在不同粗细的纱纸上研磨。三个人一起反复练习、相互鼓励,手指磨出茧子和血泡都不停歇。经过刻苦训练,他们的金相技能不断提高,以稳定的发挥通过校赛、省赛层层选拔,最终拿到国赛资格。

 代表学校参赛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始终不敢有丝毫松懈,更加专注地投入金相技能练习。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队员们就开启备赛集训,进行更为严格、密集的训练。每日重复相同的实验和动作,看似平淡乏味,却是在耐心磨练匠心巧手。

 在范亚强看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是没有捷径的。高超的金相技能不允许出现任何划痕,否则只能对试样重新进行打磨、抛光、腐蚀,但在30分钟的比赛时间内完成两次实验可谓难之又难。为了避免在国赛中出现失误,队员们一遍遍地重复练习,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早上8点前到,晚上10点多回,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困极了就在实验室的桌子上趴一会,醒了继续打磨试样,一天要练习十几遍。”王延壮说。

 临危不乱,打磨“匠心匠艺”

 暑期集训在帮助队员们夯实基本功的同时,也磨炼了他们不急不躁、稳中求胜的匠人心态,为取得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7月底,国赛在苏州开赛,潮湿的天气让队员们有些许不适应。范亚强顶着压力第一个上场,试样是球墨铸铁。起初,范亚强的操作过程非常顺利。在显微观察环节,他发现试样组织清晰,但表面整体偏黄,平时训练中从未出现过类似状况,这个反常现象让他心里“咯噔”一下。这时离比赛结束仅剩10分钟,范亚强慌了神。

 暑期集训时,老师格外重视训练队员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并在赛前做了心理辅导。范亚强突然想起老师反复叮嘱过的“不要慌、不要慌,从容不迫才能稳中取胜”,便迅速冷静下来。凭借经验,他判断发黄是氧化造成的。按照常规操作,他会在抛光后用水冲掉试样上残留的抛光膏、抛光液及其它杂质,水冲后立刻用无水酒精冲洗掉试样上的水分,防止氧化,但球墨铸铁是个极易氧化的试样,加之苏州当地空气湿度比平时训练大很多,他临时决定另辟蹊径。

 范亚强把用水冲洗试样的时间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将酒精冲洗的时间提高两倍。经过调整,他成功解决了试样发黄的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成像效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大赛的关键时刻,他临危不乱、胸有成竹,这些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练习和积累。

 在之后的比赛中,队员们减少了冲水时间,避免了试样氧化问题。“经历了这么多集训和比赛,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调整心态。”刘文龙说,“校赛、省赛使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再来参加国赛,就不会临阵慌乱而影响发挥。”三轮比赛下来,队员们稳扎稳打,一步步迈向最高荣誉,展现了郑大学子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凝心聚力,打造“匠人”团队

 在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名校的激烈争夺中捧回“徕卡流动杯”,团队凝聚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范亚强一下赛场便立刻叮嘱队友注意试样氧化问题,并将赛场环境、处理方法等细节一一告知队友,给即将比赛的王延壮和刘文龙吃了一颗定心丸。

 暑期训练时,三人互相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在相互促进中共同进步。王延壮做好试样成像后,范亚强和刘文龙常常凑过来“捧场”。在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中,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亲密朋友,也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团队的成功不仅是队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还得益于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一路走来,实验室的日子有苦有甜,大家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咬牙坚持的时候总会想起老师平日里的教导鼓励、学长学姐的经验传授,这是团队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引领着我们向冠军冲刺。”王延壮说。

 付出总会有收获。最终,三人精心“雕琢”的试样获得评委一致认可,夺得团体第一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听到主持人最后念出“郑州大学”四个字时,范亚强喜极而泣,刘文龙兴奋地跳了起来,王延壮则不敢置信,一遍遍地向周围人确认信息。他们手中的“徕卡流动杯”既是历经艰辛后的丰硕收获,更是郑大学子“求是担当”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匠人精神是指做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中华民族延承千年的优秀品质。赢一场大赛、寻一份匠心,这是历届郑大材料人的精神传承。如今,王延壮、刘文龙、范亚强已分别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京大学,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我们会发扬郑大人的担当精神,在科学领域积极探索,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为学校一流建设增光添彩。”王延壮说。

 像金相技能大赛冠军团队这样出色的郑大学子还有很多,他们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带着“自信、开放、尊重、坚韧”的郑大品格,砥砺传承、匠心筑梦,让青春之花在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李林洁 学生记者 宋佳 樊宇浩 撰稿)

郑州大学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第一名团队

比赛现场的试样成像效果

集训期间用掉的材料


关闭

版权所有 :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_设计制作:郑州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访问统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