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大故事 > 正文

郑大故事:记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

作者:时间:2018-11-08点击数:

用歌声打造校园“名片”,以真情唱响美好明天

——记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

歌声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清意态稳,曲妙情更真。

10月27日晚,在郑州大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教职工文艺汇演展演的舞台上,有一个特殊的团体,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饱含深情的四部混声合唱——《在灿烂阳光下》。悠扬的旋律、激昂的歌声、沉着的姿态,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就是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

这是我校一个有着十年历史的歌唱团体。在短短的一首歌背后,是整个合唱团近十年的付出和努力。

十余年坚持训练,业余团队交出完美答卷

2007年6月1日,酝酿已久的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正式成立。在工会刘晓燕老师的倡议下,一群热爱歌唱的郑大教职工自发组织起一支合唱团,并为它命名“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合唱团成员来自学校各院系、部门和单位,他们的职务岗位虽不同,却有着对歌唱的共同热爱。

10余年来,合唱团的老师们克服工作繁忙等困难刻苦训练,每周一下午5:30准时赶到训练场地,从未间断。合唱团主要训练专业的发声、和声技巧,各位老师逐渐从毫无经验到拥有娴熟技巧,从缺乏默契到配合度越来越高。如今,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已逐渐发展成一支规模近<>、拥有媲美专业合唱团实力的队伍。

为达到完美的合音效果,教职工合唱团一共分了四个声部,声部间的协调配合是练习的重点。日常训练时,合唱团每位成员都有对应声部的学习和练习。之后,分属四个声部的四个人再合练。等到歌曲学完时,每个声部的声部长和骨干团员上台汇报练习情况。还不熟练的老师们会留下来继续练习,以确保每位团员都达到熟练。

除了这些常规训练,为了提高成员们的整体素质,刘晓燕老师还创立了声乐沙龙,定期为老师们举办讲座,提升他们对声音的认知度,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音乐欣赏及演唱水平。

经过所有成员的不懈努力,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的实力不断提升,老师们的歌唱水平也日趋专业。2009年,合唱团在河南省“大河风”音乐节中获得金奖第一名;2017年在“第十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中再次斩获金奖……合唱团开始获得机会与法国、德国等国家优秀的合唱团一起交流学习,这也使他们的合唱曲目进一步丰富,水平进一步提升。

平时,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也会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他们在“全国档案日”于校史馆举办演出,在温暖的春季举办“沐浴春风”歌会,在“3.8”国际劳动妇女节举办“快闪”活动等,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合唱团的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具备一定歌唱能力的教职工家属加入,使得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水平越来越专业。

2017年4月9日,主校区樱花林中不时传出优美动听的歌声。赏花的人循声望去,斑斓花海中,一位位姿态优雅的老师在统一的指挥下唱着歌缓步走出,曼妙的歌声引来不少过往师生驻足聆听。这正是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为庆祝成立十周年而举办的“快闪”活动,表演者是指挥刘晓燕老师和近百位合唱团成员,他们以优美的歌声,为自己十年来的辛苦付出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因热爱所以执着,倾心付出结出硕果

合唱团的老师们每周在一起训练,平时还一同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出,彼此间从陌生到熟悉,渐渐地亲如一家。在刘晓燕老师看来,合唱团的“家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是维系这个大家庭的一根永恒纽带。

合唱是一种参与度极高的艺术形式。在唱歌时,人的气息贯通,使身体得以放松,内心也感到愉悦,对健康有很大助益。参加合唱团后,团员们饱满的精神状态不仅影响了自己,同时也感染了家人、同事和学生。

万老师是今年新加入的成员。“当初加入合唱团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但第一次练习后我就感受到合唱团巨大的吸引力。”万老师称,“我现在已经坚定了信心,今后要向老成员们学习,把郑大教工的风采最好地展现出来。”

合唱团的每一次精彩演出离不开辛勤的练习,更离不开团队每位成员的全心付出与全情投入。骨干成员王老师表示:“合唱是团体艺术,每一次演出都是全体团员们配合默契以及团队精神的体现。”

很多成员因深受合唱感染力的影响而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一位文学教授,白天在学校练习《婴儿》的某一段落而不禁着迷,半夜在睡梦中竟唱了起来。第二天,他在给100多位同学上完课后,又不禁在教室里歌唱起来。还有一位附属医院的知名眼科医生,做完一场白内障手术后,竟边洗手边唱了起来,歌声一扫工作的疲惫,使身心充溢着歌唱的幸福感。

在这个合唱团,成员们从对音乐不甚了解,到如今知道如何欣赏、享受音乐,大家彼此间学会了互助、宽容、坚持、担当,学会了不惧困难,永不言弃。刘晓燕老师经常这样告诉团员们:其实每个人都具备准歌唱家的条件,关键是要把自己全身的力量都发挥出来,全身心地参与歌唱。

“在每一次参加活动、在每一首动听的合唱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美妙的旋律、优美的和声,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歌词,还体会到了相互合作、配合的集体力量。”低声部部长王老师表示,“我们在私下交流中能感觉到每一个成员都很热爱、珍惜和享受每一次参与学习、交流、练习、演出的过程,收获都是满满的。”

为团队无私奉献,不计回报送去温暖

在每一位合唱团成员看来,这个组织不单单是一个唱歌的团队,而是早已成为一个亲密有爱的大家庭。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默默付出,都推动着合唱团这个大家庭的前行。

作为合唱团里唯一的专业指导和指挥,刘晓燕老师成为大家信任和依靠的“主心骨”。作为一名出色的声乐老师,她在社会上有很多待遇丰厚的教学机会,但她却选择无偿指导和训练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她经常牺牲自己的空闲时间,为合唱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从学校训练结束后回到家,刘老师常因训练时太过投入而格外疲惫。有时与家人交流,甚至不能用嗓子说话而需依靠打手势。但每晚,当她收到老师们发来的问题或录音演唱时却总会耐心地听完,并一一点评鼓励。

“既然我决定了要为合唱团服务,那我就要全心全意,将自己奉献给合唱团。我希望自己发挥更大的价值,希望自己可以‘雁过有声’。”刘晓燕老师说。

刘晓燕老师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对合唱团的付出与牺牲,也影响着合唱团的每一位团员。“团里的每一位热心人,团长、各个声部长,老区的团员,没有他们奉献的爱心热心精心,就没有这么团结、可爱的歌唱团。”团员李老师称。

黄老师今年刚刚加入合唱团,她凭着对音乐的热爱来到了这里,亲如一家是她对合唱团最大的认识。“每次训练后,总会有一些老师主动留下打扫卫生。平常帮我们开门的老师也会留下,还会主动帮我们复印资料,”黄老师感慨,“团员们无私奉献已经形成了合唱团的一种传统。”

这些天,合唱团又要为一位由于家庭原因而不得已离开合唱团的老成员送行。想到这里,刘晓燕老师满心的不舍。她告诉这位老师,不管何时何地,合唱团永远在这里,如果有一天想回来,合唱团永远为他敞开怀抱。

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郑大师生的喜爱,成为陶冶教职工艺术情操、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载体。他们曼妙动听的歌声、积极向上的风貌、乐于奉献的精神为校园生活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成为郑州大学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相信郑州大学教职工合唱团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学生记者 刘一连 王昕宇 撰稿)

教职工合唱团在郑州大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教职工文艺汇演展演上表演节目

合唱团进行训练

教职工合唱团举办成立十周年暨“快闪”合唱活动

教职工合唱团总指挥刘晓燕老师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文明办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