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润教,以热忱育人 ——记外科学教研室董玉玺老师的备课巧思
教学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8-27 点击数:
8月25日-30日,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集体备课与预试讲工作在全院有序推进。一场场围绕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深度打磨,正为即将到来的教学任务积蓄力量。此次活动中,一批优秀的青年师资脱颖而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临床教师的治学初心。外科学教研室的董玉玺老师便是其中一位,她围绕《腹外疝》章节展开的教学准备,凭借贴近学生的巧思与精益求精的匠心,成为备课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

在《腹外疝》试讲的开场,董玉玺老师没有急于讲解复杂的解剖术语,反而笑着翻开了自己的“求学记忆”:“其实我上学时最怕学《腹外疝》。那时候课本上满是密集的文字,像疝环、疝囊、疝内容物这些概念,光靠黑白图片根本分不清层次,越背越觉得抽象,后来反复查看图谱,手术视频,才慢慢理解。”这番直白又亲切的分享,瞬间让大家读懂了她此次备课的初心——“我不想让现在的学生再遇到我当年的难题,所以这节课从设计之初,就把解决学生看不清楚、听不明白的问题当成了最重要的目标。”为此,董老师在课件设计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她摒弃了传统课件中大段文字罗列的模式,转而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彩色解剖图:用柔和的暖黄色清晰勾勒疝囊轮廓,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区分腹壁各层结构,还通过简笔动画动态展示疝内容物突出的过程。每一幅图都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只为让学生能一眼看清腹外疝的关键解剖结构,轻松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

董玉玺老师的备课实践,正是学院“把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做精做细、做深做实”这一教学要求的生动缩影。即便临床工作繁忙,她也没有简化教学准备,反而从自己的求学经历中精准捕捉教学痛点;她不满足于“讲完知识点”,而是力求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会、会用”。这种将医者的严谨与师者的温度融于一体的教学态度,为临床医学专业《腹外疝》章节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医者的仁心与师者的匠心,最终都会化作照亮学生成长的光。我院师资肩负着“临床医师”与“高校教师”的双重使命——临床的繁忙与教学的责任,在他们的日程表里并行不悖,每一次备课都成为“以医育人”的生动实践。愿老师们在诊疗与教学间的每一份坚守与付出,都能在未来医者的成长路上,留下温暖而坚实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