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站在山茱萸资源评价与利用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3-3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old & Zucc.)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药用历史久远,其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精之功效。山茱萸的产地加工以去核为主,果核废弃,果肉药用。在一些中药处方中,带核或不带核山茱萸的药理作用存在争议。然而,果肉和果核之间的代谢物和药理信息却非常缺乏。

郑州大学伏牛山站研究人员与重庆三峡学院、深圳护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茱萸果肉和果核进行了代谢组学比较分析,并采用多种体外生物活性实验(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细胞抑制性能)对果肉和果核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共鉴定出499种次生代谢物。其中,确定了77种代谢物为果肉和果核的关键差异代谢物,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是差异最显著的途径。此外,47种代谢物被确定为潜在的生物活性成分。综上所述,山茱萸果核中总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α-葡萄糖苷酶和丁基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好,抗癌活性较强,在食品和保健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研究成果为深入了解山茱萸果肉和果核的代谢物和生物活性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其精确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以Phytochemical Profiling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ericarps and Seeds Reveal the Controversy on “Enucleation”or“Nucleus-Retaining”of Cornus officinalis Fruits为题发表在期刊Molecules上。联合培养研究生重庆三峡学院张晋一为论文第一作者,郑州大学伏牛山站马尧博士参与了本项工作。

图1 果肉和果核代谢差异分析

图2 果肉和果核抗氧化差异分析

图3 果肉和果核酶活差异分析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陆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