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来源: 日期:2025-07-30 浏览次数:165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和基础学科的研究生国际化交流水平,拓宽我校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2025年7月15日至20日,由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统筹、化学学院承办的“2025年郑州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校——化学学院分校”在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期研究生国际学校采用线下形式授课,汇集了来自Hokkaido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ünster、University of Surrey、俄罗斯科学院泽林斯基有机化学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海(境)外11位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呈现了一场涵盖化学多领域前沿的学术盛宴。全英课程共12场、累计36课时,授课内容涉及纳米科技、有机合成、无机材料、光催化、高分子材料、太阳能电池、先进电池材料表征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研究,为研究生搭建了高水平国际化交流平台。
开幕式:共赴学术之约,擘画交流蓝图
7月15日上午,2025年郑州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校——化学学院分校正式开幕。化学学院党委书记郝新奇致开幕词,他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及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学院的深厚底蕴与学术实力,他强调本次国际学校是学院推进学科国际化建设、助力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与中外学者的深度交流,为化学领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幕式由化学学院副院长付永柱主持。
学术盛宴:顶尖专家齐聚,共探前沿领域
本次国际学校活动秉持“汇聚全球智慧,赋能学术创新”理念,邀请到的专家团队覆盖多个前沿领域。其中,香港城市大学刘奇教授聚焦同步辐射技术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发现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解析电极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联;香港中文大学王建方教授系统阐述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的合成机制、独特性质及应用前景;英国萨里大学Wei Zhang教授围绕“新兴光伏技术:从基础到商业应用”,搭建实验室研究与产业化落地的桥梁。来自日本北海道大学的Tamaki Nakano教授以“聚合物的有序与无序手性”为主题,以聚合物手性的有序与无序诠释立体化学的深邃;俄罗斯科学院泽林斯基有机化学所组建6人专家团队,其中Alexander O. Terent’ev研究员介绍该所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核心方向,Leonid L. Fershtat研究员、Vera A. Vil’研究员、Igor B. Krylov研究员、Elena A. Redina研究员、Ivan A. Yaremenko研究员则分别在多氮杂环合成、有机电合成、光催化、双金属催化、富氧杂环生物活性等领域展开专题报告;德国明斯特大学F. Ekkehardt Hahn教授作为国际著名有机金属与无机化学家,以“金属-NHC化学”为主题,分享了40年研究积淀的学术成果。
专家们不仅带来前沿研究进展,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更以“实验设计思路解析+案例深度剖析”的方式指导学生科研思维构建,展现了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开放的科研思维,参会学生踊跃提问,充分展现了积极探索的学术风貌。
圆满落幕:收获硕果,共期未来
7月20日上午举行闭幕式。化学学院副院长付永柱表示,六天的学术之旅涵盖“材料-器件-系统”一体化的能源化学全景,构建了完整的知识链条,11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为师生带来了思想启迪,两场圆桌论坛促进了深度学术交流,充分体现了国际学校的学术价值。
本次研究生国际学校是学院国际化办学的重要里程碑,有效加强了与世界顶尖团队的合作,为学院优秀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学院将持续打造高水平国际学术平台,助力师生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莫慧琳供稿)
化学学院党委书记郝新奇在开幕式致辞
化学学院副院长付永柱主持开幕
香港城市大学刘奇教授授课
香港中文大学王建方教授授课
英国萨里大学Wei Zhang教授授课
日本北海道大学Tamaki Nakano教授授课
俄罗斯科学院泽林斯基有机化学所Elena A. Redina研究员授课
德国明斯特大学F. Ekkehardt Hahn教授授课
台下老师同学认真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