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欢迎您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师生赴洛阳开展考古学课程实践活动
发表时间:2025-05-19    点击:

2025年5月10日,为配合《中国古代陵寝》《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等课程的建设,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组织2023级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赴洛阳开展考古学课程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以及洛阳古墓博物馆,深化同学们对汉魏时期都城建制、墓葬形制、丧葬理念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活动由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朱津老师带队,共45名师生参与,并得到了洛阳市文博单位的全程支持。

一、汉魏故城,千年轴线

10日上午,走过长长的石子路师生一行首站抵达汉魏洛阳故城阊阖门遗址。我们沿着铜驼街—阊阖门—太极殿中轴线研学,朱老师讲解道,阊阖门是宫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曹魏,西晋、北魏沿用,沿用时间近400年。看着隔间下保护着的北魏时期的地面,站在残存的夯土基址上,我们也能一窥当时建成时的气象。这“一门三道”的殿堂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象征着帝王威仪,在这里举行大典、接见朝贡使臣等重大礼仪活动非常能让人体会到西汉开国后萧何营建长安城时那一句“非壮丽无以重威”的适用性。回望南北,阊阖门门址位于汉魏洛阳城南北中轴线铜驼街的北端,北接宫城正殿太极殿,南连都城正门宣阳门,构成完整的都城轴线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轴线规划的早期范例,对隋唐长安城与洛阳城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朱老师边向我们讲解都城布局边引导我们走向夯土台基和石柱础,透过这保存下来的1.1米见方的石柱础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天子宫城“高阙连天”,“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雄伟壮阔。沿着中轴线向北走来到宫城正殿太极殿,同学们在这里北望邙山,远眺洛河,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帝王“建中立极”的格局思路,也理解了汉魏洛阳城作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都城,其南北中轴线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此刻,大家对于课堂上的知识又多了自己的理解,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果然实践中的认识要来的更加深刻。

二、展中寻迹,博物明史

随后,师生一行走进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依托考古成果以汉魏都城“建中立极”形制为蓝本,塑造“高台大殿”的殿堂形象,既威严庄重又和谐融入遗址环境,旨在系统展示汉魏洛阳故城60余年考古成果。讲解员以时间线为轴向我们娓娓道来:“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建城史近1600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各有增扩”。在博物馆陈列的夯土地层前朱老师也向我们讲述了洛阳城在历代兴衰王朝交替下不断地毁坏与重建,真是应了那一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当同学们在青铜礼器、陶制明器、石刻碑铭等文物前驻足观赏时,朱老师叫住了我们,向我们讲解了面前的一束灯具所蕴含的汉代社会的生死观念并希望我们能够透物见人,在欣赏文物之美时能够多多思考文物背后所代表的古代社会。当大家在精美的文物前流连忘返时不知不觉时间已经临近中午,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参观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时空旅行,洛阳城千年的历史脉络和考古实证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被其中的文化底蕴深深震撼了,这次经历不单单是看了一次展览,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我们认识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当更多的人们走进考古博物馆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也会蒸蒸日上。

三、古墓探幽,文明解码

太阳当空也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10日下午,实践团队转至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专题研学。作为全球首座全景展现古代墓葬文化的博物馆,其“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墓葬陈列”以25座典型墓葬原貌搬迁陈列震撼学界。同学们鱼贯而入不停地穿梭在各个古墓之中,在人群中讨论着不同时期墓葬的形制特征述说着墓中壁画的惊奇,这些西汉至宋金时期的典型墓葬,涵盖东周、东汉、北魏等9个朝代,有北魏元巶墓关联着“河阴之变”:有西汉卜千秋墓以“升仙”为主题的壁画,被誉为“国宝级文物”:有出土的东罗马金币、胡人俑的唐代安菩夫妇墓,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等等。同学们感受到考古是一门用科学之手叩问大地的学问,它让我们摆脱文献的局限,以实物实证还原历史连接过去与现在。大家边参观边听朱老师依据展览向我们讲解着历代墓葬的变迁和丧葬观念的更易,并向我们讲解了《周礼》中“殡”“殓”“葬”等凶礼的实施,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我们国家文化上的传承性。旁边的讲解员告诉游客,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缩影,通过该博物馆,观众不仅可直观感受“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还能感受我们传统文化中死生大事的理念。最令同学们震撼的是北魏宣武帝景陵地宫。穿过30米长的斜坡墓道,置身直径10米的穹窿顶墓室,光束扫过青砖壁面的瞬间,有的同学还发出了轻轻地惊呼。

一天的研学之旅,师生穿梭于汉魏宫阙的残垣与博物馆的文明长廊之间,在碑刻壁画前追慕“汉魏风骨”,在地宫砖纹中感悟历史密码,在实践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研学中提升对课堂知识的认知,并得到个人的收获。“行走中原,读懂中国”,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始终秉承未来也将继续深化“田野+课堂”育人模式,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本次洛阳之行圆满结束。(撰稿:尹永禅,摄影:任泓憬)


关闭

版权所有 © 2023-2024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