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物理学院生化传感光学芯片实验室在集成光子器件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Mid-infrared giant optical chirality induced by multipole degeneracy in a diamond metasurface”为题目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类期刊《Optics Letter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物理学院2022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浩,通讯作者为肖廷辉教授。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
光学手性是光的一个基本性质,在手光学光谱学、分析化学、自旋光子学和天体生物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波长超过15 μm的强光学手性仍然未被开发,这阻碍了它的各种应用,例如在中红外区域的超灵敏振动圆二色性。
我们提出并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个强光学手性,据我们所知,在波长超过15微米的金刚石超表面上有一个330的最高记录值。这是通过定制多极简并和利用金刚石超表面的低光学损耗来实现的。这项工作为提高15 μm以上波长的光学手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图1:空气孔结构的金刚石微立方体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364/OL.5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