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男子篮球队在比赛中激烈拼抢
队员们克服伤病
阳春三月的阳光还没完全温暖郑州大学的校园,而CUBA篮球的热浪却不可阻挡的席卷而来。
3月29日下午,第十七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北赛区)在郑州大学中心体育馆落下帷幕。在为期一周的比赛中,作为东道主的郑大男篮队员们在赛场团结协作、奋力拼抢,最终斩获季军,成功晋级全国十六强。
备战:12人遴选的队内考验
“我们本次出战CUBA的12人是从近40人的校队里选拔出来的,选拔的过程很残酷,队员也很难取舍。”郑大男篮主教练多壮志回忆道。
为了挑选出最佳状态的12人阵容备战CUBA,球队进行了身体素质、战术意识、基本技术三项指标的排名,内部又进行了持续两天的多轮比赛,初步选出20人。结合半个月集训及与省队比赛的综合表现,最终遴选出状态最佳的12人参赛。“我事后听说,有的球员因为没有被选上参加比赛而特别失望,甚至落泪。”多教练感叹道,“选拔很残酷,有时候几个实力相差不大的球员竞争一个位置,而这时候就看谁更加努力了。”
4号王晨曦个人技术全面,综合能力很强,是郑大男篮的核心之一,但是他依旧没有放松训练。赛前,他经常自己加训到凌晨12点,每天坚持投400多个三分球。“你们谁见过凌晨12点郑大北体育馆的灯光,我见过!”王晨曦坚定地说。
磨练:战胜自己才能笑到最后
每逢大的赛事,篮球场上的高强度对抗经常会给郑大男篮的小伙子们带来伤病困扰,很多时候球员们都是带伤上阵。
队长李骁脚踝、膝盖、手臂、手指都受过伤,看起来粗大的指关节也不能完全伸直。今年年初,他因大腿受伤刚刚做完静脉曲张的手术。为了能如期参加今年的CUBA联赛,他在体能恢复训练方面下了苦功。“坚持下来就慢慢适应了”,李骁笑言,“况且一直有家人、教练和队友的关心支持着我。”
已经在读研究生一年级扈强是队内的“老大哥”,结束今年的比赛后他即将退役。本届CUBA西北区联赛后程,腹股沟拉伤的他仅依靠针灸,硬是拖着“动一动都会痛”的身体成为了全队的主力得分手。“球场上不能没有老队员的带领,我必须拼一拼。”在校队球队打了五年,扈强坦言,“伤病上场考验更多的不是技术体能,而是个人的意志,战胜自己才能笑到最后。”
除了队员,球队的多教练也为大家做着意志力的表率。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他在比赛期间健康状态很差,咳嗽不断,需要依靠药物来缓解状况。但他丝毫没有放下手头的训练工作,每天近10多个小时呆在训练馆,他说,“还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球员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团结:用好“拳头”的力量
本届郑大男篮队伍中多了不少新将,赛前的球员磨合和默契度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个人英雄主义在这里不受欢迎,而且那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多教练反复强调,郑大男篮有着“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一致口号,每一名队员都谨记着“五根手指伤不了人,而一个拳头足以打死人”的信条。
如何处理赛场上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问题是对一个球队合作能力的考验,往往是球队是否能取胜的关键。此前,在青海西宁一次比赛的关键时刻,场上队员间出现了严重分歧,一度导致失误频出。教练面对场上状况,只对年轻的队伍留下一句“拿不下这场应该拿下的比赛,你们会后悔一辈子的”就立刻转身离场。没有教练的12人团队停止了争吵,球员间开始了坦诚的沟通,最终团结合作拿下了那场比赛。
本届比赛的赛前训练中,郑大男篮的每名队员已经“拧成一股绳、握紧一个拳”,打好每一场团结合作的比赛。
付出:篮球是无悔的青春
备战比赛的集训期间,全队的生活训练基本都在北体育馆进行。4张床上挤了5个平均身高约2米的队员。为了达到最全面的训练效果,室内和室外训练要同步进行。冬天的郑州,室外温度低至零下,郑大男篮的小伙子们依然穿着短袖短裤进行着爬楼梯、长短跑等体能训练。
队员们基本上没有寒暑假。今年过年,“吝啬”的教练一直将训练持续到腊月二十八,正月初六球队就恢复了训练。“我们能够理解,为了赢得好成绩,就必须比其他球队多付出、多努力,”大一队员潘天宇说,“打篮球的日子是我整个的青春岁月”。
“我们享受在场上挥汗如雨的感觉,享受投篮、防守、盖帽、投三分的每一个瞬间。因为热爱,也就不会觉得累了。” 队长李骁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篮球,是我毕生最大的爱好。”
(学生记者团 郭明洋)
团队介绍:
郑州大学男子篮球队组建于2007年,2010年首次征战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即获西北赛区第四名,2012年连续五次夺得CUBA河南省预选赛冠军,至今连续五年打入CUBA全国十六强,西北赛区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