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郑大故事”专题网站

故事报道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故事报道>>正文
郑大故事:自强面对生活 奋斗追逐理想——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申玄伟同学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18-11-05 10:31:07  点击:

                        申玄伟同学在图书馆

 

近日,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的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中,我校机械工程学院2011级本科生申玄伟从报名的10746人中脱颖而出,荣获提名奖。

他家境贫寒依旧勤学苦读,在校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奖两次、校级三好学生三次,并获得2014年度郑州大学“校园之星”自强之星和“芙蓉学子•榜样力量”自强不息奖,2014年获“一种水果称”专利,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毕业生,现已获得保送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自负学杂费,还为家里攒了一万元

申玄伟来自河南登封市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里曾有糖尿病缠身的母亲、年迈体弱的奶奶,一家五口的生计全靠父亲在矿井下推煤维持。

在他18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高中时,为了能让申玄伟继续完成学业,姐姐主动提出辍学,外出打工为他筹集学费。

“有些东西已无法改变,但我庆幸的是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申玄伟说,家人为他做出了许多牺牲,这让他懂得了坚强和责任。

2011年,他如愿考入郑州大学。

教室保洁、发传单、做家教……进入大学后,他承担了多份勤工助学、课外兼职。

即使是寒暑假,他也没闲着,大学期间的每一个假期,他都会打工赚钱为自己筹集学费和生活费。

打工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端盘子被挑剔的客人指责、送外卖遇上雨雪天气路滑摔跤、电子厂车间流水线不间断的工作,但他从不嫌脏不嫌苦。

有一个假期,他在饭店打工,工作是刷碗,从下午三点忙到晚上十二点,为了多赚些钱,他会再延长些时间,往往回到住的地方已经是凌晨一点了。

靠着奖学金、助学金、打工、勤工助学等方式获得的收入,从大二开始,申玄伟已经完全负担起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大三那年寒假,申玄伟选择到昆山的电子厂打工,过年也没能回家。

这一次,加上之前的奖学金,他给家里攒了一万元。

这笔钱,是家中漏雨的屋顶的修缮费,也是他对爸爸的承诺,给爸爸的支持。

踏实奋进 ,保送名校继续深造

早晨六点四十起床,七点二十到达教室开始晨读,课间及时回顾所学知识,晚饭后到教室上自习,晚上九点开始勤工助学的教室保洁任务,10点到南操做运动锻炼身体,10点40回到宿舍,然后进行40分钟的课外阅读,11点半上床睡觉。

这是申玄伟一天的安排。

申玄伟的室友说,受他的影响,整个宿舍的学习风气都很好,今年他们宿舍有一半的同学获得了保研资格。

本科前三年文化成绩稳居专业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年获郑州大学“三好学生”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奖,2014年获“一种水果称”专利,保送浙江大学......

申玄伟说,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从交叉学科中拓展视野是他的学习技巧。

谈及勤工助学生活,他说勤工助学并不像大家想的一样浪费时间,在教室上自习,复习完当天的知识然后完成教室保洁,学习工作两不耽误。

申玄伟很感谢勤工助学的经历,“勤工助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很多优秀自强、志同道合的朋友,学长学姐向我传授学习生活经验,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他认为,勤工助学改变了他内向的性格,让他学会与人交流,也更懂得团结、责任心的重要性。

同学们心中的“知心哥哥”,辅导员眼中的“品质男”

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力学……申玄伟是个热心肠,当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了向他求助时,他经常抽时间给他们单独辅导。“申老师”辅导过的同学前前后后有十几个,不止学弟学妹,比他高年级的同学中有费解的问题,也喜欢找他讲解。

“在我心中申学长绝对是个‘学神’级的人物呀!”郭甜甜同学是申玄伟在勤工助学时结识的朋友,申玄伟曾为她辅导微积分、线性代数等课程。

“因为他的知识非常牢固,都是平时每天学习积累下来的,所以在复习周也能轻松抽出时间来给我辅导。”郭甜甜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也要把大学生活过得申玄伟一样。

查阅各种资料、收录自己的笔记、整理出学科框架、添上自己的理解......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的申玄伟,每个期末都会整理出一套“独家复习资料”。

“没有玄伟,我不知道会挂多少科,” 他的舍友马锐说,每到快考试了,大家都会习惯性地问他有没有学习资料。

马锐说,申玄伟在同学中间的口碑很好,简直就是一位“知心大哥哥”,大家认为他既可靠又有智慧,生活学习甚至感情上遇到问题,都愿意找他。

“品质男”,是申玄伟的辅导员杜社娟老师对他的评价,老师眼中的申玄伟,不仅智商高、乐于为人服务、时间规划好,在同学中说话也很有分量,影响着整个班级,让学习氛围越变越好。

“他身上真正是带有金子般的光芒。”杜老师说,尽管他家境不好,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他总是不遗余力,每逢捐款活动他必参与,此外他还曾利用假期时间村里小学做义务教师。

“当别人需要我的帮助时,我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他说,他曾受到很多的帮助,回馈别人是他应该做的。

(学生记者团 李依恬)


关闭

版权所有 :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_设计制作:郑州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访问统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