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郑大故事”专题网站

故事报道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故事报道>>正文
郑大故事:星空任翱翔 逐梦不停息——记国际教育学院黄卓明教授
来源:  日期:2021-08-21 20:19:44  点击:

教书育人三十载,她兢兢业业,在国际中文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逐梦前行数十年,她秉持初心,在教育工作中谱写佳话。她就是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卓明教授。自1989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至今,黄卓明已经教授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和汉语水平的国际学生。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她依然坚守在国际汉语教育第一线,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黄卓明一直坚信这句话。从最初梦想的萌生,到后来梦想的实现,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她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勇于攀登一座又一座的教育高峰。“择一事,终一生”,是对黄卓明最好的写照。

一路坎坷终不惧一生勤学方无悔

黄卓明的梦想始于高中。在那个电视机刚刚普及的年代,一档名叫《Follow Me》的英语节目让她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那种先进的英语教学模式让黄卓明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让全世界的人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从那个时候起,梦想的种子就悄悄地埋在了她心底。

1989年,黄卓明的“梦想”终于在郑州大学的三尺讲台上起航了。随着中韩建交,1994年郑州大学迎来了第一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在上课前,黄卓明说:“请这位来自南韩的新同学为大家做自我介绍”。当时的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课后,这位同学找到她说:“老师,我不是来自南韩,我的国家叫韩国。”黄卓明听了连忙表示歉意,并立即纠正了这个错误。“人生需要不断‘充电’”。这是黄卓明常常提起的一句话。经过这件事后,黄卓明深感自己仍然需要“充电”,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为此她开始自学韩语、日语,并于2007年去往韩国教学。

同时,黄卓明也开始了自己的读博之路。此时已经四十多岁的她,每天工作学习到凌晨已是常事。就像她的一位同事所说:“人生就像是开车,年纪越大,车速就会越来越快。”她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一直都在上课,直到凌晨才开始自己的论文写作,“有时候会觉得喘不上气”,但她并未被这些困难击败,而是坚定着信念,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稳。

受教育部委派,黄卓明曾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任教,在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畔一呆就是两年半。虽然那时她一点儿也不会俄语,但她并没有胆怯。来到俄罗斯后,她发现当地的汉语教材还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些读本,十分的落后。于是,她决定和当地老师一起为学生编写适合他们的教材。在黄老师看来,为教材编写而付出的努力非常值得,至今依然意义非凡。面对众多汉语学习者的热情,俄方国际系系主任希望她每周能多上几节汉语课,黄老师回答“完全可以”,但提出了一个请求:“我希望能允许我在课余时间旁听俄语课学习俄语,以便更好地教学生学习汉语。”

多年后黄卓明忆起当时,说道:“那段时间真的很累,每天都会熬夜。一方面是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是编教材和向教育部申请新的中文读物。”在俄罗斯的教学工作结束时,学校的图书室里已经有近200本新的教材和读物。凭借出色的教学工作和认真勤恳的工作态度,黄卓明获得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校长颁发的教学成就奖,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一道桥梁两颗心锲而不舍梦开花

一名韩国留学生将自己作为来华韩国团体翻译、促进文化交流活动圆满完成的故事写了下来,黄卓明看到后欣喜地帮他修改完善,最后将题目定为《让我为你们架一座小桥》,这篇文章在留学生作文大赛中夺得了奖项。随后这篇文章也被选登在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不过最让黄卓明感动的是该学生学以致用,成为了中韩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交流。

当黄卓明回忆起过去,这样的场景如同万花筒般出现在脑海中,每一瞬间,都让她充满着感动和自豪。这也是她一步步走向梦想的珍贵烙印。

“什么时候我们的语言和文化能像《Follow Me》一样,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传达到更远更开阔的国家和地区?”这个从高中时就有的想法一直跟随着黄卓明。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对汉语需求的攀升让这个梦想有了茁壮成长的沃土。

以2017年立项的中国概况和中国文化课程教改项目,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的《<中国概况>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环节调查研究》作为支撑,黄卓明和她的同事们开始了《中国概况》慕课的制作。周末没有了,暑假也消失了,为了配合学校的录制时间,四位老师夜以继日地开始了录制和后期制作。当四位老师出镜的片花录制完成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半。走出教学大楼时,“安静的校园中只有星空在陪着我们。”在这种寂静中,黄卓明和她的团队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们又前进了一步,离梦想也近了一点点。”

从2019年暑假开始,黄卓明作为慕课的主讲人,就投入到工作中,终于在十月底完成了从第一课到七十二课的录制,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后期制作。在上课与工作之外,她的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慕课素材的搜集、视频的整理以及和技术人员的沟通之中。单单是题目《走进中国》,她们就为是用“进”还是“近”讨论多次。考虑到拉近留学生的心理距离,她们最终将题目定为“进”。2019年11月19日,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她从这种“要把人逼疯的累”中暂时脱离出来。

疫情期间留学生无法来华,只能进行线上课程,这门课无疑解了燃眉之急。有趣的内容、量身打造的课程设计,所有的课程都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视角来理解中国、介绍中国。黄卓明的梦想正在绽放绚丽的花朵。

心怀感恩多回馈梦想价值双实现

刚步入工作岗位时,黄卓明缺乏教学经验,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学校为她提供了去北京语言大学培训一个月的机会。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龙头学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国际班培训的一个月中,黄卓明与来自不同高校的老师一起加深自己的教学意识、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

在之后的十年里,黄卓明将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不断运用到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这一切都是郑州大学提供的,是学校让我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成长机会。”郑州大学为黄卓明提供了成长的平台,黄卓明也不断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耕耘回馈学校和学生。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线上教学成为黄卓明教学工作中的一大挑战。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她不仅要同其他院一样设计安排线上课程,还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时差问题。黄卓明作为教学副院长,每天早上睁开眼,都要一一确认今天有哪些课并进入课堂进行检查。一旦网络崩溃,她就马上通知同学转移到另一个平台。“这样的状态的确很辛苦,但因为我从事的是我所喜欢的,是我梦想所需要的,所以即使累也很快乐。”

黄卓明形容自己的梦想始终是“进行时”,是的,她一直在追梦的路上。她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喜欢中国,热爱中国文化。未来,她还想继续带领年轻教师们一起做以“根在河南”为主题的系列项目,向世界、向我们海外的孔子学院呈现河南的方方面面,传播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新时代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为促进中外语言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正如她曾写的:“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传播了祖国的语言文字,弘扬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感谢我的祖国、感谢她的发展和富强,为我们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可能和空间,也为我实现自己的梦想插上了翅膀。我会把这份宝贵的经历当作人生最大的奖赏,并为之不懈奋斗。”(学生记者 陈怡心 黄诗雅)

国际教育学院黄卓明教授

黄卓明带领国际学生参加比赛

黄卓明和国际学生在一起


关闭

版权所有 :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_设计制作:郑州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访问统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