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抗疫中的“教育”担当丨郑大辅导员把工作阵地转入学生宿舍

作者:时间:2022-05-10点击数:

2022-05-10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疫情的再次来袭,让原本春意盎然的校园又面临新挑战。在郑州大学疫情防控最前沿,有这么一群老师,他们见证学生的学习成长,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他们有情怀、能担当、接地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辅导员。

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后,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团委书记、2020级本科生辅导员王晓颖快速响应,即刻转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从家里赶赴学校并入驻,在疫情防控中充当“宣传员”、“安全员”、“跑腿员”。

王晓颖在宿舍楼进行学生登记

“妈妈,你别走行吗?”

5月3日晚上,王晓颖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加班,跟学生干部沟通完工作后,九点多才回到家。刚吃完晚饭,就接到党委学工部电话通知:全体副书记和专职辅导员务必于当晚11点前入驻学校。

来不及多想,几分钟时间,王晓颖收拾好简单的生活用品,想趁着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

忽然,儿子跑过来抱住她:“妈妈,你别走行吗?” 最终,王晓颖还是在两个孩子的哭闹声中匆忙地赶往学校。

到校后,王晓颖第一时间在年级群里发信息,告知同学们她来了,和大家一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并希望同学们遵守学校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王晓颖说,同学们一个个回复道“老师您辛苦了”,瞬间让她忘记了一天来回折返百余公里的劳累,同时也深深感觉到,关键时候有老师在,或许能给同学们带来一点安慰与依靠。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天”,日常工作中,王晓颖一直坚持家校共育,做到及时沟通、共同面对。5月4日一早,她把学校封闭管理的措施发到学生家长群,家长们纷纷对学校的紧急措施表示理解、点赞。

王晓颖表示,那一瞬间她非常感动,因为这些特殊时期的点滴,让学校与百余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

疫情中“特殊的生日”

5月4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属于广大青年的日子。王晓颖告诉记者:“从2000年来到郑大读书,到毕业留校工作,一晃已经过了22年。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但和学生们在一起始终没感觉到‘老’。”

5月4日依旧在忙碌中度过,直到收到爱人的信息,她才想起来,今天不仅是共青团的生日,也是自己的生日。儿子懂事地交代她,“妈妈不要委屈自己,一定要买个蛋糕吃”。

刚三岁的女儿用稚嫩的小手画了一幅画,作为“最美的礼物”送给妈妈,还说“妈妈不要嫌弃”。

王晓颖感慨道,“怎么会嫌弃呢?在那一刻,只有说不出的幸福和感动,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因为分别,孩子们也懵懵懂懂地知道了妈妈的工作就是要陪大哥哥大姐姐,孩子们也瞬间长大懂事了。”

王晓颖说,今年的生日注定是一次难忘的记忆。学院党委书记岳林强知道后,坚持要与几个辅导员一起为她过个“特殊的生日”,还买了蛋糕。

感动于这份陪伴和集体的温暖,晚上10点多,王晓颖把生日感受发到了朋友圈:“这注定是一次难忘的、特殊的、温馨的生日记忆,我们这支听党指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领导下,一定和同学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特别感谢领导同事的关心照顾,感谢家人的支持鼓励,更感谢可爱懂事的同学们的陪伴,满满都是感动和幸福!”

让王晓颖意外的是,朋友圈发出后,很快就收到了近400的点赞与200余条的留言祝福,大都是同学们的温馨祝福。虽然此刻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天南海北的家长们或许还在揪心,同学们或许还有些惶恐,但此时此刻因为一个祝福,让我们大家的心拉得更近。

王晓颖给学生开在线年级会

“老师24小时在线,有困难及时说”

5月5日,疫情防控再度升级,郑州大学特别发布了《关于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告》,全校强化静态管理措施,暂停校内人员流动,取消堂食。

王晓颖立即组织召开了线上“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主题年级会,鼓励同学们树立信心、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同时也强调和解读了学校的防疫政策,特别叮嘱了同学们要做好科学防护、按时做核酸等一些小细节,并告诉同学们,“老师24小时在线,有困难一定要及时说”。

此时此刻,按下的暂停键就像无声的留白,同学们不再埋怨学校一直以来严格的封校政策,不再厌倦于持续多次的核酸检测,也不再纠结于辅导员日常的“唠叨”,彼此相依、温馨陪伴、暖心守护是此刻最美好的画面。

“工作阵地转入学生宿舍 我们更近了

针对疫情复杂形势,学校要求足不出户,防疫进入“最后一米”。

王晓颖介绍,学校专门出台了《郑州大学疫情防控工作学生宿舍楼楼长制实施方案》,50名书记、院长进入学校110栋宿舍楼担任楼长,为同学们做好服务保障。“学院岳林强书记担任主校区荷园10号楼、11号楼的楼长,辅导员也将工作阵地转移到了学生宿舍,这样与同学们的距离更近了!”

据了解,荷园10号楼是宿舍园区的“航母楼”,住宿学生达1652名。协助楼长做好统计数据、摸清情况、建立楼层组织、及时协调解决同学们的困难诉求等等成为王晓颖的新工作。

入住学生跨院系、跨年级、跨学科,时间紧任务重,这是一次全新的工作体验,更是一次特殊的工作考验。

老师们一次次敲开同学们的宿舍,一遍遍解释学校的防控措施,紧张有序地安排同学们错峰取餐就餐。

从开始的慌乱招架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快速适应与应对已是辅导员工作练出来的基本“技能包”。

“不仅要让同学们吃饱,还要吃好”

王晓颖说,大规模的禁止堂食、集中取餐供餐,也让学校餐厅面临着超高的工作负荷,所有后勤人员已经连续奋战,甚至有的师傅已经几天不眠不休。过去正常两个小时的开餐时间,现在集中到短时间的取餐,过去琳琅满目、花样翻新的餐食到现在变为单一的套餐,等候时间长、不合口味变成新的问题,引来了部分同学的埋怨。

在了解情况并把同学们的诉求反馈给学校的同时,老师们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组织成立了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同学们有序取餐、错峰取餐,耐心细致地给同学们做着解释工作。王晓颖介绍,学生党员非常给力,他们参与服务的热情高涨,完全不需要动员,老师们都被他们的责任感深深打动。

困难是暂时的,楼长制的实施,让信息和楼栋不再成为孤岛,连接起了一座新的桥梁,学校很快调整取餐政策,改进伙食并为同学们加了鸡蛋和鸡腿。学校上下努力实现“不仅让同学们吃饱,还要让同学们吃好”。看到同学们安静地用餐,传递的都是幸福,这一刻老师们不再疲惫。

令王晓颖感动的还有宿管阿姨们,她说,阿姨们竟能随口说出一个个学生的名字、他们的特点等,阿姨们用朴实的语言说,“这些都是我的小棉袄,必须爱他们”“疼得起,吼得起,严管厚爱”,诠释了最真挚的情感。

对于解封,王晓颖充满信心,她表示:“在困难和灾难面前,只有胸怀足够信心,才能给同学们传递温暖和力量。同心战疫,郑大加油,守护我们共同的家!”    

媒体链接:https://5g.dahe.cn/news/202205101018985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文明办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