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介绍的是一本畅销数十年、再版十几次、在美国大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本大学教材,名字叫《沟通的艺术》。
周末去朋友家玩,碰巧他妈妈在家,我就被这个阿姨拉着聊了很多和年轻人沟通的问题。她说自己经常帮助单位做培训,接触过不少人,到哪里都有很多人愿意和她谈自己遇到的问题,未来的方向,但是每次她都把挤了又挤、压了又压提炼出来的人生精华如视珍宝的捧到孩子面前的时候,孩子们却看都不看一眼,真是一件很落寞的事。当时我刚看过《沟通的艺术》中关于家庭的一章,就聊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当这位阿姨去讲课时,台下的听众无形中就给她增加了好多光环,但是在家庭谈话中孩子的第一反应不外乎是“这个老啰嗦”,她也无法避免给孩子贴上“不够独立”、“需要照顾”的标签。孩子们在努力追求独立平等(书中说18~25岁)的同时,父母却还没有完成转变,仍然选择以前的沟通方式,冲突就会产生——这就是传说中的“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实际上,不仅仅是在家庭里,在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沟通,都需要变通。对于不同的情境和对象,只有运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至少不会起到反作用。有一个传播很广的段子:我爱吃苹果,你却送我一车香蕉;我吃不下香蕉,你就说自己把一切都给我了,问我还想怎样;其实,我想要的就是一个苹果而已。段子里,不仅“你”没有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爱,“我”也没有表示出自己的喜好,这种信息错位的沟通自然不会达到最初的目的。不幸的是,很多恋爱中的女生经常念叨这些段子,有些还觉得:“他爱我,所以他应该知道我想的是什么”。怪不得人们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
信息错位的沟通,存在于亲子间、夫妻间、朋友间,也存在于工作和学习中。有时候,信息的错位会导致沟通的中断,进而导致关系系统中的冲突。书中举出了乔伊斯•霍克尔和威廉•威尔默特为冲突下的定义:至少两个相互依赖的个体在实现他们目标的过程中,其中一方察觉到了彼此目标的互不相容、资源不足和来自另一方的阻挠,并通过斗争的形势表达出来。感觉上,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冲突是有害的,有且仅有不正常、不健康的关系中才会产生冲突。书中“冲突是自然的,也可以是有益的”这样的言论,刚开始让我有些吃惊。书中介绍了多种面对冲突时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相对应的结果。显然,逃避是最下等的方法。就好像在各种伤口外面只是裹一层纱布,似乎处理过了,表面也看不出任何问题,但平静下是酝酿中的爆发。
为了加强了解,书中列举了多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沟通技巧,如知觉检核、自我袒露、断句、枕头法等,还配有很多真实生活中或影视剧中的案例。虽然本书多次说明这是一本供大学生使用的教材,但是它的意义不止于此。称它为沟通界的“九阳神功”绝不为过。但正如译者序中说的那样,沟通并不是对某人使用技巧而已,沟通是我们与人共同经历的过程。比起一味强调技巧,尊重而主动的态度更有利于建立信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