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郑州大学)

 English Version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学习文件
学习文件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五个着力点

2021-10-12    作者:马一茗    来源:新湖南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频繁地传递并获得理解的过程。高校需要认真探讨新时代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有效的提升路径,以提振高校思政课在思想引领力、政治认同力、教育感染力等方面的功效,推进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四大认同”目标的实现,使高校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真懂”与“善行”并进,增强主导力。“真懂”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自己首先要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真正做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懂、真信、真用,这样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才能够有话语底气和穿透力,能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的认同与信任。“善行”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来产生示范带动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话语的具象化表达,其言行举止会对教育对象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强化自身的善行,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审势”与“明是”并举,提振解释力。“审势”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重点讲好党的最新理论与政策,回答时代之问、阐释现实之困,与时代同频共振。要将党的最新理论与政策向学生阐释清楚,并借用客观、鲜活的事实或案例来讲授,增强话语说服力与认同力。“明是”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内容要让学生能够清晰理解理论的逻辑进路。通过将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将所要讲授的理论阐释透彻,努力让学生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严谨”与“言值”并重,强化吸引力。“严谨”是指高校思政课的话语表述要严谨准确。要通过学科专业知识规范表达方式,精练准确传递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言值”是指思政课的话语亲和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善于采用生动活泼和幽默风趣的话语进行理论讲解,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听觉疲劳和心理拒斥问题,最终达到寓教于乐和实现同频共振的良好效果。此外,还要实现思政课从“独白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的转变,从“规训式”话语向“情感式”话语的转变,有效提升话语的“言值”与“温度”。

“宏观”与“微观”并抓,加大渗透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需要坚持“宏观”与“微观”并抓,不断优化整体话语语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命力。一方面,优化宏观社会话语语境。这就需要通过社会的有效治理,最大程度上减少社会中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不一致,甚至是相对立的消极负面现象,尽可能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话语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孕育出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另一方面,优化微观个体话语语境。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重视营造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积极和谐的话语氛围,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融入话语情境中,增强接受思想教育的自觉性。

“统一”与“多样”并用,提升促进力。在建构高校思政课话语评价体系时,要坚持“统一”与“多样”并用,既要考虑到共性的要求,也要考虑到个性的需要,不断提升话语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及时性。“统一”就是要制订普适性的高校思政课话语评价方案,确保话语评价作为一个独立性、整体性和指向性的体系而存在。“多样”就是在制订方案时也要根据话语主体、话语手段和话语风格等因素的不同,考虑个性化和创新化的需求,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多样化话语评价方案,做到有所侧重、有所考量,使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和话语亲和力在相对稳定中不断推陈出新。

(作者单位系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条: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安全发展成就综述
下一条: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校区 邮编:450001 电话:0371-67739616 邮箱:xscxuan215@163.com
Copyright @2020 郑州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