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讲座回顾:洪修平教授“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儒佛道相异互补”

发布时间:2023-11-16      点击数量:

讲座回顾:洪修平教授“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儒佛道相异互补”

16FD1

2023年11月10日上午,由郑州大学哲学学院主办,“郑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哲学学院(老子学院)”、洛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哲学中国讲坛第三季“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儒佛道相异互补”在在郑州大学图书馆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报告有幸邀请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洪修平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田丰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科大讯飞等单位专家学者和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60多人聆听了报告并参与谈论。

此次报告洪修平教授从“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儒佛道、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儒家的人文性与宗教性、道家道教的自然论和人生论、印度佛教走进中国、儒佛道三教相异与互补、几点启示”等七个方面展开精彩演讲。

首先,洪修平教授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华儒佛道三家的演变发展。他强调文明交流互鉴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洪教授以佛教为例,指出佛教传入中国,并在长期演化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和成功典范。洪教授继而解释道,“三教合一”这个说法最迟在明万历年间就已出现和使用,指的是三教都基于自己的本位立场融摄另外两家,经过长期的相互融合,三教共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洪教授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明的交流互鉴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与精神。洪教授表明,一种文化的长期存在,离不开其内在精神和社会人生的需求。儒佛道三家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一方面是国家和社会对这种思想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这种思想文化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其次,洪教授详细解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学问。诸子百家虽观点各异,但其共同特点是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即人文精神以及根本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和谐、人生幸福。此处,洪教授回答了为什么佛教能赶超中土原有的诸家学说而与儒、道并列为三的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佛教有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以超越生死的眼光对人的“生从何来,死往何处”以及对现实生老病死等问题作了探究,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传统儒、道对人的生死问题关注或解决不够的缺憾。

接着,洪教授分别谈论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特质。首先,洪教授从人文性与宗教性角度来探讨儒家。儒家鲜明的人文精神引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与精神。洪教授从纵向时间上探究了从孔孟到董仲舒仁与礼的关系的发展,总结出儒学从探讨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实现出发,最终却导致了对人的束缚,这是儒学的悲剧。只有彻底打破封建桎梏,才能救出儒学中对现代社会和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儒学的人文性与宗教性十分重要,这对于它更好地发挥对中国人的精神引领作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洪教授从横向与纵向上探讨了道家道教的自然论与人生论。横向上,通过与儒家对比,他总结出道家的思想强调人的自然性;在实现人的途径上,道家讲避世无为而“归真”,想挣脱社会伦理的束缚,通过效法自然的无为来实现人生。纵向上,到魏晋时出现了道、儒相结合的玄学,魏晋后,道家对道教的人生论作了宗教性的拓展。最后,洪教授谈论了印度佛教走进中国。由于生老病死、人生苦难,儒、道谈得都不充分,佛教传入中国弥补了这一空缺。佛教的出发点是“人生皆苦”,即出家的直接动因。他以哲学上的突破为例,讲述了印度佛教如何走入中国社会和生活以及在儒、道的影响下如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然后,洪教授充分总结了儒佛道三教相异与互补。洪教授概括出儒家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主张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协调各种关系来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道家道教是以退为进,采取避世和道法自然的态度以求实现长生成仙或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佛教强调万法虚幻,唯心净土,即心即佛,以及天堂地狱的轮回报应等给人以赏善罚恶和摆脱生老病死等现实苦难的精神安慰。儒佛道三教分别在经国、修身和治心三个方面分工合作: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最后洪教授总结出三教融合互补的作用:要求人既入世有为,积极进取,又在精神上超越成败得失,无所烦恼;既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又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心灵的清净。这无论是对个人的生存还是对社会的安定,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最后,洪教授对文明交流互鉴以及中华文化的发展给出了几点启示。一是我们要坚持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创新。二是中国文化并不封闭和保守,例如成功地吸收了外来佛教。如习总书记所说,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三是佛教传入中国并与儒道相融合构成中国文化三大主干之一,为当今世界文化冲突、文明对话、文化交流提供了启示与经验,不同的文化可以而且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并且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四是人生问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重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的中华儒佛道在现在与未来将继续突出其特有的价值和生命力,为人类幸福发挥积极作用。五是中国文化自身也需要不断更新与发展。历史上,吸收不同的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活力。今天,仍需借鉴吸收世界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80E

讲座结束后,田丰教授对洪修平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鼓励同学们从中汲取学术营养,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做好准备。在提问环节中,同学热情高涨,踊跃参与,讲座在热烈的互动中顺利结束。

                                                                                                                                                                                    (撰稿人:穆会杰

统稿人:李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