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中国气象局与郑州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陈振林,河南省气象局局长王鹏祥,河南省气象局总工程师赵国强,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炯天院士,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屈凌波出席会议。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人事司、科技司,河南省气象局人事处,学校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签字仪式。会议由陈振林主持。
屈凌波首先对中国气象局长期以来给予郑州大学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发展情况做以简要介绍。他表示,近年来,郑州大学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服务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此次签约是中国气象局对学校的充分信任与大力支持,希望双方通力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注重实效,多层推进、共同发展”的原则,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扎实推进协议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作出新的贡献。
宇如聪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气象工作关乎国家整体战略,河南省在气候上处于我国南北过渡带的位置,经历了诸如“75.8”、“21.7”等极端天气事件。国家需求与区位条件要求气象业务和气象科研的深度融合,亟需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的大气科学人才。郑州大学作为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开展大气科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将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细化为具体措施,结合实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务实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刘炯天在仪式上表示,作为国家气象事业的领路人,中国气象局着力推动气象事业与党和国家同步发展,使我国成为气象服务体系最全、保障领域最广、服务效益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为国家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立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汇聚以院士为带头人的研究队伍,并充分发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算力优势,开展高性能气象预报预测、气象大数据研究等合作,积极服务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郑州大学与河南省气象局于2017年6月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崭新的阶段。希望双方在前期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在学科、平台、人才、科研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筹建具有中部地区特色的大气科学学科,共同开展大气科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打造中部地区气象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及成果转化基地,为满足国家与行业战略发展重大需求贡献力量。
宇如聪、刘炯天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中国气象局作为全国气象主管部门的优势和郑州大学作为中部地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联合开展大气科学学科建设,筹建形成具有中部地区特色的大气科学学科;联合开展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按照国家一流大学大气科学本科专业建设标准,培养大气科学专业人才;联合开展气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联合开展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气象大数据挖掘应用、生态气象等大气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打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互相支持参与多边或双边大气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双方将通过合作共建,打造中部地区气象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及成果转化基地。河南省气象局、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双方合作的具体联系部门。
仪式结束后,刘炯天一行实地参观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现场听取了中央气象台介绍。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校长刘炯天院士出席签字仪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屈凌波出席签字仪式
宇如聪、刘炯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代表在签字仪式上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