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精神培育,10月16日,学院组织全体教师走进河南省博物院与郑州黄河博物馆,开展“以文化人、涵养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让育人初心在历史浸润中愈发坚定。
在河南省博物院,教师们循着“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的展陈脉络,近距离感受文物背后的文明密码。从奏响八千年前文明序曲的贾湖骨笛,到见证商周礼乐文明的妇好鸮尊,再到展现春秋时期工艺巅峰的云纹铜禁、灵动鲜活的唐三彩胡人俑,一件件承载着中原文明基因的文物,不仅让教师们直观感受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更深刻体会到古人“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匠人态度。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对品质的追求融入教育教学,以更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更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学生传道授业。
随后教师们乘车前往黄河博物馆,黄河博物馆是以黄河为专题的自然科技博物馆,被称为“黄河巨龙的缩影”。走进郑州黄河博物馆,“母亲河”的磅礴力量与精神内核直击人心。跟随讲解员的现场介绍,老师们依次参观了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等展区,并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文物标本、模拟沙盘和影视图片等,系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变迁与文明演进,全面感受灿烂的黄河文化,重温历代治河名家的奉献精神和人民群众同黄河水患斗争英勇事迹,并且进一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感悟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黄河精神。学院青年教师代表表示,将把黄河精神中“百折不挠、勇担使命”的特质融入育人实践,引导学生在传承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
此次活动是学院师德师风教育形式的具体举措,通过集体组织学院新入职青年教师、党员教师、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教职工开展社会实践等国情研修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地感悟”相结合,让教师在触摸历史、感悟文化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文化+师德”教育模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助力教师队伍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