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部署,严格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文件要求,近日,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骨干力量,赴郑州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进行为期一周的系统化、专业化的辅导培训。此次辅导培训既是运城检察机关强化公益诉讼专业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校检协同深化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生动实践。

本次培训课程体系围绕当前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及其热点、难点等问题,设置了七大核心专题板块:
一是公益诉讼基础理论专题。研究院院长张嘉军教授围绕“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建构公益诉讼检察知识体系”展开授课。课程从公益诉讼的理论根基、制度架构、核心概念等基础问题入手,结合我国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的演进历程与当前现状,对《检察公益诉讼法》的立法方向及公益诉讼检察知识体系的建构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为参训人员筑牢理论根基。

二是行政公益诉讼专题。研究院副院长王红建教授以“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监督管理职责认定”为主题,直击行政公益诉讼办案关键——从案件范围划定、监督内容明确,到行政监督管理职责的实践认定标准,再到检察权与行政权的边界厘清,层层深入解析理论与实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帮助参训人员精准把握行政公益诉讼监督尺度。

三是环境公益诉讼专题。研究院副院长陈冬教授以“环境公益诉讼理论、法律适用与制度规范”为主题,结合《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深入解读环境公益诉讼的核心概念与规范体系。课程重点剖析环境公益诉讼办案中的实务痛点(如证据收集、损害鉴定评估)与理论难点(如生态修复责任认定),助力参训人员提升办理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专业能力。

四是知识产权公益诉讼专题。由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杨红军教授主讲“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与路径”。课程聚焦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核心命题,系统阐释保护对象的界定标准、制度设计的逻辑内核,梳理立法演进脉络,并结合实务案例解析具体实现路径,为参训人员办理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提供清晰指引。

五是反垄断公益诉讼专题。研究院姚保松副教授以“反垄断法中的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为题,从消费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受案范围界定切入,重点解析反垄断领域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实施机制,包括起诉主体资格、举证责任分配、赔偿款管理与使用等,帮助参训人员精准掌握消费领域公益诉讼的办案要点。

六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专题。研究院研究员崔玮博士聚焦“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针对一线办案中的现实难题——如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条件、法理依据,刑事程序与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衔接机制,以及责任认定标准等,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度拆解,为参训人员打通办案流程中的“堵点”。

七是公益诉讼教学与人才培养专题。创新采用“博士生专业学术沙龙+座谈”的沉浸式互动模式,搭建起一线办案检察官与郑州大学本硕博学子的交流平台。双方围绕“公益诉讼实践中的新问题”“理论研究如何服务办案实践”“校检协同培养公益诉讼人才”等议题深入探讨,既推动了实践问题与理论研究的双向赋能,也为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探索了“检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此次运城市检察机关与研究院的辅导培训,既是双方深化校检协同的重要实践,也是运城检察机关推进公益诉讼专业化建设的具体行动。下一步,郑州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将持续深化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与人才培养,为中国检察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人才支撑。
(供稿人:沈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