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4日,城市地上地下交通一体化研究所在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办公室组织并开展了18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
本次预答辩于上午8:50正式开始,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采用腾讯会议。研究所李胜利教授,宋国华副教授,李攀杰老师等人参加了本次预答辩。进行预答辩汇报的18级研究生分别为张龙冠,楚亚杰,刘桢雯,曹港,刘鑫,吴登勇。受邀参加学位论文评审的专家有:国家优青、长沙理工大学韩艳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马文勇教授,天津大学徐杰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李丹教授,郑州大学郭攀高工。预答辩开始前,参会人员一致推选韩艳教授作为专家组组长。
首先,李胜利教授简要地向给位专家介绍了城市地上地下交通一体化研究所成员信息,研究所各老师研究方向及凝练的科研项目。随后各个学生逐一进行汇报。每个学生汇报完成后,各位专家分别对其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主要包括:
张龙冠:
(1)当没有降雨或在相对潮湿的大气环境中,斜拉索钢丝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能否起到保护效果;
(2)论文试验部分各试验参数选取有何依据?每一组试验工况一共有几个试件?各个平行试件的腐蚀速度测试结果差别大不大?
(3)声发射强度分析中,J值和K值的选取有何依据?声发射强度分析相较于单参数分析有何优势?本论文中由声发射强度分析对斜拉索钢丝腐蚀程度的划分是否具有一般普遍性?
(4)实验室进行声发射监测时环境噪音等其他声发射源对试验结果的干扰较小,若考虑到将声发射技术应用于实桥斜拉索的腐蚀损伤监测,如何消除由车辆振动,拉索晃动等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楚亚杰:
(1)突出跑车试验相对风洞试验的优势;
(2)PPT应简洁美化,减少文字性叙述;
(3)PPT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即可,汇报重点是阐述试验结果分析;
(4)结果应说明平板与测点间距大于340 mm试验结果,即使大于340 mm不能模拟出相应风剖面,也应将结果放进去,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刘桢雯:
(1)论文题目存在问题。论文前四章讨论声发射信号传播特性,最后一章为定位,论文题目只强调定位,未突出前四章研究内容;
(2)声发射技术与超声波检测比优势在哪里?
(3)本文采用声发射技术的创新性在哪里?
(4)第五章中“定位结果”写的太少。
曹港:
(1)本文只进行了数值模拟,未进行试验验证,且对比的指标只有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建议增加其他对比指标进一步验证模拟的准确性;
(2)本文用于对比验证的试验来自其他文献,文中只简要描述了试件情况,建议加上试验的装置及加载细节;
(3)文中图、表的大小格式需要修改,引用的规范较旧,需更新;
(4)文中图表对比单一,需综合指标归纳总结,使结论更明显。
刘鑫:
(1)要精简展望内容,不要出现重复语句,参考文献要有页码标注;
(2)后续工作可以深入剖析干扰数据,找到干扰的具体特征;
(3)长时间有多辆干扰车超车的情况测得的数据取均值可能自己就抵消了干扰;
(4)要考虑模型放置位置或测点位置应该在车顶边界层厚度以外。
吴登勇:
(1)论文结论部分阐述的不够全面,太过于常识,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的探讨,需要在进一步的修改和细化;
(2)论文格式有些地方不太规范,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3)论文里有些词汇用的不太标准,需要进行修改;
(4)参考文献近两年的比较少,应该多增加近一两年文献。
所有学生汇报完成后,李胜利教授和宋国华副教授代表研究所成员对五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了感谢,并对预答辩结果进行了总结,要求参加预答辩汇报的6名研究生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认真仔细地修改,在5月份正式答辩环节时提前做好PPT汇报准备并控制好汇报时间。
本次预答辩使各位同学深刻意识到自己学位论文及PPT汇报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相信通过本次预答辩,各位同学会认真修改,为接下来的论文送盲审和正式答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