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领导、两院院士、高校、科研院所及全国产学研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郑州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胡少伟出席,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转化中心主任张文良带领中心骨干参会,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助理庆捷代表科技园陪同。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丁奎岭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路甬祥为大会书面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宣布大会开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辞。
万钢对产学研界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持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让科学家和企业家双向奔赴,引导产学研各界协同攻关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二是持续优化协同创新网络,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龙头作用,以市场需求精准指引技术攻关的方向;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全球产业价值链重构和经济形态的转型。三是持续深化全面创新改革,构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创业者”三元人才池,打破地域和机构壁垒,特别是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大会通过政策解读、主旨演讲、交流互动、案例分享、成果发布、需求对接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2024年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个产学研科技创新团队、100位创新人物。同时,大会发布了100个产学研深度融合好案例、10个产学研合作好团标和200项产学研合作优秀成果,并支持建立了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郑州大学胡少伟校长团队的“大口径高性能ABR管道研发与工程安全保障技术”荣获“202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据悉,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此前已成功举办十五届,促成千余项产学研成果对接,见证百余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在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国产学研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作为郑州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郑大科技园始终坚持“依托学校、服务学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建设宗旨,下一步科技园将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化重组为契机,以“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新型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为抓手,积极在中原地区探索具有郑大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