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我校圆满落幕。我院学子不负众望,在国际邀请项目总决赛的激烈角逐中荣获两项金奖。
我院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合作办学机构双学籍学生张玺贝团队(项目负责人张玺贝,成员李宛桐、涂瑾悦、王珏、王彦灵,指导老师常乐、刘云龙、姚文敏、张景伟、上官荣光),代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参赛项目“The Rebirth of Geotechnical Cultural Relics: Multi-Source Intelligent Detection and Targeted Eco-Restoration Technology for Weathering Damages of Geotechnical Heritages(岩华新生:石质文物风化损伤的多源智能检测与靶向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性地融合新西兰毛利文化中的生态修复理念,结合石质文物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生物矿化的石质文物靶向修复方法,通过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和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开发高效、环保且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技术。在新西兰区域赛中凭借“我敢闯、我会创”的创新精神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入围总决赛,并荣获国际赛道金奖。

我院与伍伦贡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双学籍学生高宇翔团队(项目负责人高宇翔,成员孙一鸣、万松涛、钱芊羽、杨明阳,指导老师张广毅、姬庆庆),代表伍伦贡大学的参赛项目“Nature's Beauty: All-in-One Deep Treatment System for High-Nitrogen Wastewater(山清水秀--高氨氮废水一体化深度处理设备)”,聚焦高氨氮废水处理难题,推出基于AOA-SBR工艺的一体化设备,利用多菌属原位诱导“红菌”自富集技术,进而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去除含氮污染物,达到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项目在澳大利亚区域赛中脱颖而出,在总决赛中以优异成绩荣获国际赛道金奖。

自今年4月大赛启动以来,学院积极筹备,广泛宣传动员、制定科学选拔方案,为“4+0”中外双学籍学生参赛提供支持和保障,联合校内外专家对申报项目多轮指导打磨。这份亮眼答卷的背后,是参赛学子深耕钻研、勇于创新的坚守,更是指导教师用日夜陪伴书写责任的双向奔赴。另悉,我院在澳大利亚区域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3项;在新西兰区域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1项。国内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获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此次金奖的历史性突破,是我院持续深化中外合作办学“4+0”单证向双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我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科创融合、以赛促学”机制,充分利用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为青年学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平台,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实践创新能力及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服务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